群山的線條(第1/2 頁)
《群山的線條》
下降一些,同時又模糊上一點
相比於詩人眼裡群山的秩序,從一個知識分子
未曾言明的有所依靠到另一處,彷彿一直被
等待,等待言明,等待來者和來者語言揭露的
風光之美。我更愛的是,穿行在高速公路上面
從濟南到故鄉那些隱藏在暮色陰影裡面的,群山的
線條。
坐在汽車裡,透過車窗眺望遠處的暮色。我僅僅能看到的
是濟南的群山,南部山區這些連綿不斷的線條
跳躍和起伏。這條線竟然對於我渴望它斷裂的企圖嗤之以鼻。
我不得不打起精神,在對群山線條的連續目睹那裡
不免陷入了一場彼此之間的相互對抗。
我都沒有認真看它線條的具體輪廓,那裡到底屬於哪個鎮子,哪個鎮子上面的那個村莊
哪裡的人兒曾在山腳下出生,長大。被群山環繞著
度過了他的一生我都不瞭解。群山給予我的只有它如此粗糙的輪廓。
甚至我覺得一切事物只有到了夜晚才開始向著每一個濟南人
而不是外鄉人更為坦誠的敞開了自己。
我愛敞開這個詞語,以前透過海德格爾我偶然讀到了它
時至今日我都不知道它真正的含義,敞開。按照我們自己的生活裡面的理解
就好像有什麼從兩邊徐徐的開啟了自己
它不再扭扭捏捏,像個帶有拒絕或羞澀姿態的小媳婦。
而敞開,這個莫名的詞語,他被我使用,扮演一些
無聊的高大上時,為了防止它墜落向人們追問的
意思何為的風險,
我便常常以生活中偶然的提及來使用它。
我在一場入秋後預示著天氣轉涼的秋雨之後使用了它。
而這個使用的含義在於我深知這個詞語的並不恰當和並不合適,
或許暮色的如約而至反映了這種並不恰當,於是
敞開這個詞語便在它,透過它自己往暮色裡面
群山的線條的深入那裡
來把那個觀者之所以為我的情景,如此衝突的以暮色裡面,只能看得到線條
來做了體現。
也就是現在和此刻的意思,甚至這此刻的不斷綿延
等它如此不願意停頓它那線條的到了景物清晰的白天
意思上面也還是此刻的意思。
更為準確而言是此刻的如此具體又衝突於
暮色與敞開,線條與具體。
所以當詩人言說他來到了一處,以詩歌上面詩人後期行萬里路的
水草豐美之地時,他所言說的事物充滿了可疑。
使那個人兒沉默的並不是勞作一生的群山下的宿命
反而聽到水草豐美又把,勞動者臉上溝壑起伏的線條稱作豐美之時
農民的沉默才是必然的結果。
無聲的農民,我覺得這是一個恰當而準確的詞語,
我覺得在暮色裡面之裸露出常常迷幻人心的群山線條那裡
有著中國人幾千年來的農民的不幸。
走入群山的沉默的暮色裡面是多麼平常的一件事情。
一個人勞作了,種植莊稼,當夜晚來臨時他收拾了農具
向著家的方向緩緩移動。
為什麼呢,為什麼這些事物總要在我試圖給予它一種短暫之時又準備著反轉
那麼,那麼當暮色裡面只能在車廂看到的
面板不斷的線條真的就是如此簡單的簡單的形式不成,
難不成對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