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準備上光刻機(第1/2 頁)
晚宴是開放式的,記者們既然受邀了,當然也可以加入進來。
實際上,劉廣林運用後世的接待經驗,專門在合適的位置,擺了上十桌的媒體席。
來者都是客嘛!
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熱愛新聞行業的媒體人,有幾個能在大新聞面前還能保持淡定,安心坐著吃飯的?
席間都在尋找著目標,哪怕只是面熟,他們也會在這個時候湊過去,打聽出一點新聞素材來。
巧合的是,於曉燕因為自己對計算機很感興趣,所以在這一方面保持了持續的關注。
一看今晚的席面,好傢伙,倪光南院士就不用說了,這是我國計算機產業的大拿,鮮有搞媒體的不認識他;
甚至就連搞計算機架構的掃地僧黃教授都親自出席了!
來我國投資的這家公司是個什麼來頭?oNEz投資公司?沒聽說過啊!
於是,於曉燕就動了心思,想找機會靠近這幾個大拿,探聽一點獨家新聞來。
不過,現在倪院士也好、黃教授也好,整個接訪小組的成員哪裡還顧得上和記者聊天,都在和考察團的技術專家們聊一些計算機的尖端技術,比如晶片尺寸、無人式運輸、鐳射浸沒式光刻等等最新國際硬體技術。
晶片尺寸,我國科研人員的普遍觀念還停留在4寸、6寸上。
就連計算機協會的徐院士,也不過是聽說過8寸的晶圓片,哪裡能想象得到,在國外,4寸的晶圓片已經淘汰了。
而6寸的良品率國外早就達到了85以上的良品率了,國內還停留在27到35之間,根本不可能商業化生產。
也就是說,國內的幾個晶圓廠,其實只不過是幾所高校的實驗室。
而國內晶圓良品率低下的具體原因,其實想徐院士、倪院士都很清楚,主要是精密裝置不達標。
國內甚至連一座標準的無塵車間都做不出來,更不要談無人運輸了,而這些都是晶圓良品率的關鍵所在。
至於光刻的問題,其實國內和國際上的差距不是那麼大,國內的是紫外線燒錄,國外的是鐳射燒錄,只要更換了光源,其他的原理都一樣。
反正現在全世界都在用膠片式燒錄,浸沒式燒錄樣機還在阿斯邁爾的實驗室裡。
“你們準備自己搞光刻?”徐院士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個日本女子,“你們一個企業自己單獨搞光刻,這個投入是恐怖的,不管是資金還是在人才上,都是!”
笠原夕貴當然清楚光刻技術的難度,但是,她非常擔心米國會對oNEz投資公司做出技術封鎖。
米國單獨對某個威脅到她利益的企業進行技術封鎖的事情不少,而米國半導體協會的人多數都是技術保護派,對oNEz投資公司的技術封鎖只是時間問題。
其他的所有問題,笠原夕貴都可以憑藉自己柔軟的身段和日本裔的身份來解決,哪怕是已經壟斷了的光刻膠,她都有辦法搞到。
可光刻機,那是捏在歐洲人手裡的,說不賣你就不賣你了,反正它的訂單都排到新世紀了。
所以,笠原夕貴才苦口婆心地勸劉廣林搞光刻機。
而劉廣林的意思很明確,只要你有把握搞得起來,你就放心大膽搞,資金暫時不需要她操心。
而96年的光刻機其實難度並不是太大,所需要的研發資金遠沒有後世那麼讓人上頭。
所以,笠原夕貴才會和徐院士談這個問題。因為她知道眼前的這位老人,是中國紫外線光刻機的鼻祖,是懂光刻技術的。
“正因為人才上的巨大缺口,我們才選擇到貴國來投資。”笠原夕貴輕聲說道,“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擔任我們公司在光燒錄專案上的首席科學家,整個光刻機的研發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