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茶與酒(第1/3 頁)
這位鎮撫使大人,隨和地過分了,竟然還要親自斟茶。
李隨安總算還有些眼力勁,搶先一步主動上前斟茶。
“大人,我來吧。”
袁淳方順手也就讓了。
桌上茶具很精美,一看就知價格不菲,估計也是個愛茶之人。於是李隨安溫杯、洗茶,斟水、泡茶一氣呵成。
“大人請喝茶。”
“你這泡茶動作倒是別具一格,行雲流水、賞心悅目,又不乏規矩方圓。是從哪裡學的茶道,可有什麼講究?”
李隨安動作微頓。
他前世雖是北方人,在南方打工多年,得閒飲茶很正常的啦。
隨口就來,說道:“回大人,我曾看過一位南方的老先生泡茶便是這般,當時覺得好看便討教了一番。要說講究,也有一些。”
“我這裡有茶具,卻很少飲茶。你且說說有哪些講究。”
“是!譬如注水、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時……逆圭表指標影子方向,類似於打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若習慣左手,則為順圭表指標影子方向。”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為賓客倒茶,應自左到右倒茶,這樣壺口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因為如自右到左則向前衝著為賓客倒茶,壺嘴不斷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大家就會坐立不安。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自逆時針方向倒茶。”
“所謂‘高沖水,低斟茶’,講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濺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無厚此薄彼之義。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茶道博大精深,李隨安只是瞭解皮毛而已。
淺析幾句,不敢深耕,適可而止。
“愛茶之人,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之美。北地人喜酒,是氣候所致。喝到微醺,可短暫的忘卻世間憂愁。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袁淳方捋了把鬍鬚,“有意思。沒想到飲茶之道,也蘊含如此多的為人處世道理。倒是你一個賣酒的,竟對茶道的推崇更多過酒道?”
李隨安道:“以前也少飲茶,得過一場病後,便喜歡上飲茶(枸杞茶也是茶嘛)。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
袁淳方不置可否道:“喝茶該如何醉法?”
李隨安想了想,內心裡仔細措辭一番後,小心說道:“‘醉茶’,是一種心靈上的陶醉。試想,三兩仙翁,閒坐竹林間,葉落棋盤上,邊手談一局邊手把晶瑩潔淨的茶具,鼻聞陣陣沁脾的茶香。”
“‘何處仙翁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一枰子玉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緩著應知心路遠,急圍不放耳根閒。爛柯人去收殘局,寂寂認亭石几寒。’哪有不醉之理。”
袁淳方十分意外。
“李掌櫃還有如此文采?這可與坊間流傳,不太相符。”
李隨安毫不避諱:“快活林裡浪蕩子是我,大人門座前煮茶客也是我。在下只是一凡夫俗子,所作所為,自然也難逃個俗字。”
“好個凡夫俗子。”
袁淳方笑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份清福,首先就須有飲茶的環境,其次要有工閒工夫飲茶,才能品味出來特別的感覺。對於一個要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或是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的人來說,無論茶與酒,都只是一種飲品罷了。”
李隨安不明白他這話是什麼意思,神態卻愈發恭敬,“大人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