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創造市場(第1/2 頁)
葛城見怪不怪。
反倒是朱高熾看的於心不忍。
太悲苦了。
經濟基礎決定人類的道德。
例如後世七八十年代,老人生病不看醫生等死,農村裡是習以為然的事情。
而才過了二三十年,醫保納入了農村,老人們能去看病吃藥。
“你們幹一天活,能拿到多少工錢?”
朱高熾清脆的聲音響起。
同樣的年歲,他穿著華貴的衣裳,而前方的二三十名小孩子,大多光著屁股。
乾淨和汙垢,形成鮮明的對比。
礦工們畏畏縮縮不敢說話,小孩子們膽子大些,其中一名十三四歲,比朱高熾還要小點的少年,鼓足勇氣上前一步。
“走這麼近幹什麼,髒了貴人的衣裳,看你怎麼吃罪的起。”
工頭小聲的呵斥。
礦工們露出理所應當的神情,工頭說得對,小孩子們不懂規矩,不長點記性,遲早吃苦頭。
“不要亂罵人,咱祖上也是農民,皇帝都是老百姓出身呢,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生疏。”
朱高熾擺了擺手,制止了工頭。
雖然知道貴人身份不同,但是貴人能說出這種話,礦工們露出感動的眼神。
葛城暗自點點頭。
大公子越來越出息。
礦工自古以來是精兵的苗子。
如果不是上位制定了軍戶的國策,不然很多軍隊都會從礦工中招收新兵。
一句華而不實的話,就能拉攏礦工們的人心。
透過礦工們的神情,葛誠認為自己應該不要以老眼光來看待大公子。
大公子長大了。
“你靠前說話,你家在哪裡?家裡幾口人,你怎麼到礦上來幹活了。”
朱高熾笑著問道。
“晚們家在良鄉。”
一口濃重的本地口音。
晚們是本地漢人說我們的口音,遼東漢人說我們,則說成姆們。
至於姆們有爭議,說不是遼東漢人傳統口音。
對於這種沒有依據的空口白話,朱高熾是無所謂的,也懶得理會。
先不說是不是,只說漢人自古以來就是融會貫通。
幾千年前就搞胡服騎射。
真要是對自家有利的,拿來吸收便是。
不過幾千年來,周邊部落值得漢人拿的東西真不多,反倒是往周邊輻射文明。
連尋常布匹鹽巴都是搶手貨。
古代的朝鮮,日本,割據自立的安南等國,都以中華文明為榮,爭先學習。
“你做一天活,能拿到多少工錢?”
“大多都是一分錢。”
一分錢,一個月就是三錢銀子。
這也太少了吧。
朱高熾雖然不懂柴米油鹽,但是他知道,明朝尋常的屠戶,一年掙三十兩上下。
屠夫的收入不是普通百姓能比,但一年不到四兩的銀子,低了七倍,雖然是童工,也有點過分。
現在是明初。
百姓的收入高,可不是明末。
明末時期,封建王朝弊端,不但導致百姓的收入降低,物價反而高漲。
工頭連忙解釋。
“東家看他們小可憐,又做不了體力活,所以才派了攪繩索的輕鬆活,不用下礦井。”
“礦工的工錢可不少,大公子不信,儘可以問問他們。”
工頭指了指礦工們。
大公子主動關心民事,身後的葛誠樂意至極,於是一言不發觀察大公子的行為。
有礦工主動開口。
“咱們下礦,做熟了的人,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