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河(12)(第2/2 頁)
她所談及的一切生活,都是別人的快樂,都是別人創造的價值。這裡面從沒有屬於她的勞動體現。
她最多不過是支付了錢財,購買了或者說是讓別人分享了樂趣。
而這在心理學上還不是真正的樂趣,而是借到了樂趣。這樣的樂趣不能生產不能製造,總有一天擁有者會花完。到了那個時候,就又需要去購買,去分享,期盼著可以拿到自己手裡。
如此反覆,快樂就變成了一種稀薄的東西,難以讓你產生真正的擁有,而需要忍受著工作,忍受著別人的指責,進而期盼這種收穫。
生活就這樣被變成了苦澀的,只有曇花一現的美好。
病人也就這樣只能委屈生活,只能討厭生活,最後坐在了這裡,需要傾訴一種讓人厭惡的感覺。
當然我不能厭惡,因為我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厭惡,讓這個壞掉的生活,重新散發香氣。
看著外面的天氣,我想病人該回家了。經過這幾個星期的心理溝通,很大程度上我已經有了一個粗略的方法,可以幫助她重塑自己的生活。
但是現在我需要她回去睡一覺,好有更多的精力迎接這些改變。
而後在夜晚裡,我走出自己的診所,漫步在城市裡。
隨心所欲的看著路上的行人,看著噼裡啪啦的暴雨。
無意間聞到的香氣,讓我想到了自己幼年時候看到的那條河流。
而後應眼出現的海報,更是讓我一下子捕捉到了那個童年的村落。
如今近乎十幾年的時間過去。
那裡已經變化很大。
商業建設,把很多的商品都帶到了我們的村子。
村裡人曾經看不到的電腦,沒有用過的太陽能熱水器這下子都有了。
但是看著海報上的村莊,此刻的它卻是有些另類,有些陌生。
我沒有如開發商說的那樣看到美好,而僅僅是被拆的七零八落的文化體系。
原本只有十幾戶人家居住以及大片森林環繞,到處植物茂密的親切感再也沒有見到。
從中看到的就只剩下來自城市的安全感,文化觀念,價值體系,乃至於生活重心。
他們裹挾著高大的樓房,機械的車輛,光滑的玻璃,以及塑膠袋子和垃圾桶進入了我們的世界。
他們承諾給我們的一切我們都有了,但是為此我們失去了家鄉的感覺,沒有了自己的天地。
那種不能用言語描述的安全感,文化觀念,價值體系,乃至於生活重心從此離開了那片土地。
僅僅因為我們曾經那叫落後,我們現在這叫進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