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9章:正旦使,我舉薦知諫院包希仁(第1/2 頁)
慶曆五年,七月六日。
一大早。
汴京城的天氣便非常燥熱。
中書省向各個在京衙門下發了舉薦契丹正旦使的佈告。
京朝官們可舉薦,亦可自薦。
所謂正旦使,即去慶賀遼國新年的使臣。
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互賀正旦,已成慣例。
因兩國有上千裡之遙,故九月便需出發,次年三月方歸。
而今年,情況又有所不同。
佈告上多了一句話:賀正旦,兼察邊事。
慶曆二年,遼國趁大宋與西夏交戰,趁火打劫,重兵壓境,向大宋索地。
趙禎大驚,派富弼為使和談。
最終,宋增歲幣十萬兩、絹十萬匹,結束了這場爭端。
史稱:慶曆增幣。
此事,也讓趙禎見識到了遼國的狼子野心。
澶淵之盟並不能讓宋遼永葆太平,遼國依舊還是想著侵佔大宋國土。
這兩年,河北邊境也增設了許多禁軍。
去年,宋夏和議,西夏向宋稱臣,結束了長達數年的戰爭。
但西夏與遼國仍有衝突。
三國亦敵亦友。
任意一方都擔心另外兩國聯盟,攻打自己。
介於這種情況,今年的正旦使在出使遼國時,還需要了解一番遼國君臣對大宋的態度及邊境軍事情況。
可謂是職責重大。
……
很快,朝堂舉薦便開始了。
依照慣例,大宋歷來派遣的正旦使,品級都不是很高。
兩府三司的主官們、翰林學士、各路主官都不會入遼。
但這一次,樞密副使丁度和龐籍,紛紛自薦。
有人舉薦監察御史李定,有人舉薦戶部判官王堯臣,還有人舉薦御史中丞王拱辰。
而臉皮甚厚的殿中侍御史劉湜和諫院錢明逸也紛紛上奏自薦。
甚至還有人舉薦蘇良和周元。
……
這一日,午後。
蘇良看向周元,問道:“子雄兄,你覺得誰最有可能成為正旦使?”
周元想了想,笑著說道:“別人,我不清楚。但咱們兩個,肯定是沒希望。”
“不,我沒希望,但子雄兄你還是有可能的。”
蘇良所言並非謙虛。
他太年輕了。
二十七歲的他,面容白皙,本就顯得比同齡人年輕。
若以他為正旦使,遼國還以為大宋無人,派遣這樣一個毛頭小子來糊弄呢!
萬一遼國某個公主看上他,要讓他入贅。
依照大宋目前的能力,還真難將蘇良救回來。
至於周元,則比蘇良多了一絲可能。
他年齡符合。
雖然官職較低,但大宋擅於以假官出行,給他封賞一個假官階,便能成為正旦使。
真宗期常用此法,以此展現宋為正統,遼只是胡虜而已。
“別取笑愚兄了,我自知沒有這個能耐,依我看,這次很有可能派遣其中的一名副樞密使作為正旦使。”周元說道。
蘇良搖了搖頭。
“我倒覺得二人沒機會,你要知丁副使已經五十四歲了,龐副使更是五十六歲了,二人的身體本就不好,此番辛苦,他們經受不住!”
正旦使,看似是個美差,其實非常辛苦。
宋與遼的國都相隔上千裡,僅路途上便需要三個月。
九月份,北方逐漸變冷,到了十一月份,那已經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
沒有一個好身體。
若一下子病倒在遼國,耽誤了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