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西倒地的聲音。
甲和乙相視而笑,站好,等待夏侯惇出來。
夏侯惇氣沖沖地出來,氣沖沖地走遠了。
看著夏侯惇越走遠遠,甲和乙再也憋不住了,捂著嘴笑了起來。
做為夏侯惇的帳外衛兵,他們太瞭解夏侯惇每天早晨的三步曲了:巡營聽到士兵叫自己的綽號——回來照鏡子,然後把鏡子推倒——離開營帳出去散心。
夏侯惇左眼是瞎的,士兵們賜給他一個外號:“盲夏侯”。
這外號是誰起的,已不可考。但是盲夏侯這一外號是“特徵+姓+地位”的組合,言簡意賅,特有才!所以,這一外號很快在曹營傳開了,並且成了最流行的語言之一。全軍上下,在私下裡都直接稱呼夏侯惇為盲夏侯。其實大家也沒什麼惡意,只是覺得好玩罷了。在那個艱苦的戰爭歲月裡,大家天天把腦袋拴在褲袋上,挺緊張的,沒什麼樂子,叫叫主帥的綽號,挺宣洩的,也算是增強戰鬥力了。
夏侯惇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當聽到誰叫他盲夏侯時,他也只能是裝作沒聽見,有淚往肚子裡咽。
但是,他非常不認可這一增強戰鬥力的另類方法。每當他聽到有人叫他的綽號,他就很生氣,卻敢怒不敢言,只好折回來,回到營帳裡,站在鏡子前照個不停,越看自己的那隻瞎眼越生氣,生氣到一定程度,他就一下子把鏡子推倒,走出帳外散心。
這讓我們想起一個故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越照越生氣,就用九齒釘耙把鏡子砸了。
以前的鏡子是銅做的,比較重,都是放在一個架子上。夏侯惇沒有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不能砸鏡子,只好把鏡子推倒洩憤。
曹營,士兵宿舍,士兵們在閒聊。
某新兵謙虛而不解地問:“俺不明白夏侯將軍怎麼臭美呢!他又不是小年輕的,一門心思做帥哥泡妞。他一個大將軍,獨眼龍就獨眼龍唄,怕什麼?至於對著鏡子照個不停,最後還得把鏡子推倒!這是為什麼?”
這新兵善於思考:一個大將軍,至於把相貌放在心上嗎?
可是,無人回答他的問題,大家都岔開話題,說其他的了。
新兵還在傻乎乎地問:“他那隻眼是怎麼瞎的?”
甲厲聲對他說:“閉嘴!不要再說這個了!”
新兵困惑地看看甲:“給個理由先?”
乙站起來,來到新兵面前,嚴肅地說:“我可不想陪著你犯錯誤!”
說完,他走出了宿舍。
大家也都走出了宿舍。
新兵連腳指頭也用上,也沒想明白大家為什麼如此害怕談論這個話題。
—— 傷目
新兵蛋子不知道:叫夏侯惇為“盲夏侯”是開玩笑,
談論他的眼為什麼瞎了一隻,那就是侮辱夏侯惇了。
矮人面前不說短話,敗將面前談論他的失敗那是侮辱。侮辱主帥,不想活了?
本來,獨眼龍就獨眼龍,一個大男人,不去選秀,誰在乎這個?
可是,這隻瞎眼卻見證著主人的失敗。
所以,當別人叫他盲夏侯時,他就想起自己是個失敗者。
所以,別人喊他的綽號,他敢怒卻不敢言。
從這裡看,夏侯惇是個要面子的人。
但是,夏侯惇心裡窩火,就追究鏡子的責任。
他每次照鏡子看到自己的瞎眼,就想起了自己的失敗,就特別生氣——就把鏡子推倒了。
那麼,夏侯惇這隻眼睛是怎麼瞎的呢?
《三國演義》裡對此有一段精彩描寫: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離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