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南天智高亂(第1/2 頁)
宋仁宗皇佑四年四月,交趾廣源州壯族為南越所欺凌,壯族首領儂智高屢番表書宋廷,請求內附,未果而無可奈何,遂起兵反宋,進破邕州,僭稱南天國,稱元景瑞。 智高兇悍,破邕而短期休整後開抵橫州,橫州知州張序棄城而逃。繼而,亂軍攻陷貴州,知州李琚竟然也聞風而逃。之後,儂智高義軍又進抵潯州。潯州知州急調本州各鎮兵丁和容州、上林等地兵員來救援。可是,由於久無戰事,平日又疏於演練,守軍作戰能力甚差,猶如飛蛾撲火。宋軍戰敗,屍棄遍野。潯州被破後,智高開抵龔州。龔州知州懼怕,棄城逃遁。繼而,藤州、梧州陷落,此兩州的知州李植、江某竟同樣棄城逃命了!智高抵封州,封州知州曹覲早有防備,事先就募集了五百人的敢死隊守衛,但仍無濟於事,最後城破被擒。僅剩一信兵逃出急報。 仁宗接急報,大驚。 是年六月至八月,宋廷先後遣廣南西路鈐轄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率軍進擊,均無建樹,一時嶺南震動。 仁宗深以為憂,招大臣相議。仁宗道:“智高之事,已為我朝之大患。朕必平之,只是換了數名大將,皆不能破敵。難道就沒有唐時李靖、郭子儀那樣的將才為朕解憂?” 開封府尹包拯道:”狄青前日於朝上主動請纓,臣觀此人,堪為將任。” 君臣正在議事間,有內侍報:“陝西四路宣撫使范仲淹奏章一封。”仁宗道:“拿進來!”近侍呈過,仁宗展開,其上略曰: 稟聖上:今北方稍穩,南方又亂。今臣韓琦、范仲淹聞儂智高為叛,戰事不利,幾易其將。現狄青職在朝中,昔日青於臣下處會李元昊戰,素有忠勇仁智,或可一用。 臣韓琦,范仲淹上。 仁宗看畢,並無言語。又與重臣計議良久,方散。 是年十月,仁宗諭令狄青任宣徽南院使,兼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 全朝震驚。 卻說狄青率軍二十萬從京都日夜兼程南下,命楊文廣為先鋒。 其時儂智高軍已克康州、拔羊城、破邕州。廣南東路鈐轄張忠與廣南東西路鈐轄蔣偕這兩個高階將領竟被擊斃。康州知州趙師旦到任才一天,還算有幾分豪氣,將儂智高派去勸降的人殺死,領兵三百頑抗。五月十八日,終於城陷陣亡。 智高原計劃,其部眾是要在向湘荊進軍後,便打算以主動的地位與宋朝廷議和的。然而,儂智高畫質醒地認識到,面對著比起義部隊強大近十倍的敵軍,他們是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的。因此,在佔領全州後,和軍師黃師宓等人進行密議後,毅然作出回師邕州的重要決定。班師南下時,儂軍兵鋒仍然很銳,一路攻破桂州、柳州,又派部隊去攻打宜州。 正在此時,狄青的先頭部隊開到了,先鋒楊文廣率兵在桂州附近與起義軍正面相遇,戰鬥十分激烈,結果宋軍受創,楊文廣被困得脫。儂智高班師抵邕州時,兵力仍盛,知州宋克隆聞風棄城逃了。 狄青至前先後,上書於仁宗,言道:“臣受命以來,未敢絲毫懈怠,大軍所到,必擒智高,只是遲早之事。然臣觀智高之亂,數月之間竟有如此兵勢,況其屬下之兵士皆願為其戰,不計生死。西南之眾心多向之。交趾之眾雖多未開化,但人心失落如此,或許聖恩未廣,或許官員不力,致使矛盾激化至斯。智高其人多有勇略,並未如朝中有人所言,道其蠻劣異常,常烹小兒以食,為蚩尤樣人。平叛之日只在早晚,治亂之期卻長矣。願陛下早做聖斷,收拾西南之民心。” 卻說仁宗收到此信,於早朝之上議論交趾之亂,正自誇獎狄青。 一班文官卻不提安撫之事。 天正官文彥博出班奏道:“臣聞近日狄青軍事不利,楊門之後楊文廣先頭部隊前日遭受重創。臣觀狄青不堪重任。” 歐陽修也出班曰:“太祖以來,未有武人位列如此,平叛事緊,若狄青確不符其任,臣也認為應該再遣文武之士。” 御史中丞王舉正出班曰:“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執政,乃本朝所無,臣以為狄青武人,不可專任。廣南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