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幕 溫潤如玉(第2/2 頁)
溫庭筠並不是老糊塗。從他引導新詞革新來看,他就不是守著經,典不知變通的腐儒。他聽席溫講得有理有據,態度便也沒有剛才那般強硬。
秦代以前姓氏有別,有漢以來,姓氏方合一,其實取代的只是上古“氏”的作用。所以現在的通用姓氏,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兩週分封產生的“氏族”演變來的。向席氏這樣可以上溯三皇五帝時期的古老氏族並不多。他們家族典籍所背書的誌異,的確可以因為一說。
玉,可凝萃藏神。這種信仰,儒家也不排斥。儒家認為玉是有溫度的石頭,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所以在他們的認知中,玉是最近似於有機體的,可以封存生命與意念。
“難怪,難怪。可是吐蕃蠻子,又是如何知道我們中原異寶的?”
“玉出昆崗,雪域對玉的信仰本來就比中原根深蒂固。塞內塞外,皆屬炎黃,關於一些上古秘典,如燧人盛世,華胥之國……崑崙雪域的傳承,有可能比我們更加純粹。”
溫庭筠點了點頭,算是勉強接受了席溫的分析,“如此說來,這樣的寶玉絕對不能落到外族之人手中。可是郢王的隨身寶玉,為何作為萬國歌舞大會的獎品拿出來?難道真的不怕異寶旁落?”
“閃閃姑娘說,有批過讖詞的龍紋水白玉現世了。難道,是落在了吐蕃人手中?”
這則假訊息本來就是閃閃放出去有意誤導四皇子的,果然此時被席溫“領悟”了出來。
於是閃閃立刻補充,“不錯!聽說就是有吐蕃人得了讖玉,因此急於集齊所有龍紋玉,以圖東山再起。”
“你又是怎麼知道的?”,溫庭筠畢竟還是謹慎。他怎麼也想不通,這等秘辛為何會被長安民女所知。
閃閃將目光向阿刁輕輕掃了一眼,隨後便望定席溫,似乎是在求助。
席溫恍然大悟,湊到溫祭酒耳畔,將阿刁來自吐蕃的事情解釋了一番。
這下溫老祭酒算是徹底想明白了,怪不得昨日那出《崑崙神話》由阿刁領舞,毫無違和。
他不是多事的人,席溫等少數知情者都是答應保密的。這件事情能與他分享,那代表的是一種信任。
溫老自然不會辜負這種信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