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4/5 頁)
,像是買了一張彩票,和買了一箱彩票的兩個人。因為這兩件事,海滄本地的官員在招商引資中多有借之宣揚風水的,卻是引得一陣贊同。
週期長達一兩年的工廠和店鋪,臨到營業的時候,發現市場供不應求,產品開始漲價了……這不是風水又是什麼。
臺商向來都是信風水的,王勝將蘇城請到*啡館裡,就笑著說起來這個故事。故事說完了,氣氛也就活絡了,王勝這才悵然道:“蘇董,我今天可是來求你的。”
“看你說的。”蘇城連忙坐直了,道:“當日去臺灣融資,要不是王先生和張先生,瑟坦油田能不能辦下來都是兩說。之後,天然氣包銷合同,也多虧你們幫忙,才沒有違約。何必用求這個字。”
“你真這麼想?”
“真的。”
王勝看著蘇城挺直的鼻樑,捉摸不透的道:“臺塑想包下大華石化公司的甲醇。”
“全包?”
“是。12萬噸全包,可以的話,我們希望能有一個10年合同,中間可以重新一到兩次議價。”王勝沒有要佔大華便宜的意思,這份合同優惠至極。對於大華石化來說,產品若有銷路,就能一門心思的提高產量,而且減少了銷售、維護、倉儲、運輸等等方面的費用。總收入只有提高的。
蘇城驚訝了一下,卻道:“臺塑缺原料至此,還不趕快落實海滄計劃?”
王勝尷尬無比,道:“尚在談判當中,委實難做。”
臺塑當年提出了11點要求,幾乎佔盡了優勢。看在70億美元的份上,大陸方面積極參與談判,但也沒有做出決定。這不光是條件的問題,還與當事人的心態有關。
蘇城始建甲醇專案當日,就有對王勝說過“獨建”海滄石化基地的話語。王勝因此親至美國,向大佬王永慶說明狀況。
然而,做了50年商業的王永慶,性格極其堅韌,而且有著中國的商人最好的品質:努力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他的臺塑,從來不以出售高價產品而自豪,即使是國際物價上漲,他們也儘量提供低價的原料給下游廠商。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做計劃的時候,也往往以物美價廉為要點。
1990年的中國受到西方世界的圍追堵截。臺塑的70億美元,不僅是一大筆的投資,還有著超乎想象的政治含義。王永慶待價而沽,自然而得到最好的合同,為此浪費兩年時間也在所不惜。
他的心思,中國方面也一清二楚。於是,王永慶又祭出了在臺灣投資數十億美元的六輕計劃,表明自己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
於是,雙方的談判再次繼續。情況始終有利於臺塑,只是漫長的令人想吐罷了。
蘇城的干擾,在臺塑眼中最多是一股濁流,有一段時間被影響了,終究是會解除影響的。尤其是本月初,王永慶在美國見到了尚是立法委員的**等人,雖未表態,但含混的意味更重了。
王永慶一手是官,一手是商,坐在美國試圖用數百億資產的臺塑集團撥動海峽兩岸的政府,以求利益最大化。別的且不說,光是這份氣魄,也是少有人能及的。
但越是這樣,他也就越固執。
倒是王勝在大陸呆的久了,有些認同蘇城的觀點。與其漫漫的談下去,不如小小讓步,爭取時間。
然而,在海滄計劃裡,蘇城和王勝基本沒有直接話語權,也只能說到此為止。
作為一隻力爭上游的鯰魚,看著臺塑受到的影響有限,蘇城遺憾的暗歎兩聲,表面上依舊保持著笑容,說道:“你們要用這12萬噸的甲醇也可以,但有兩點要求。第一是要用美元付款,第二是用兩年內的最高價作為10年裡的原料售價。如果同意,12萬噸甲醇就給你們了。”
王勝極精明的人,立刻問道:“你覺得甲醇價格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