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子野望(第2/2 頁)
萬追不上北虜主力的,這就是朱元璋著急購馬的原因。
一支精銳的騎兵,最少要有一匹乘馬,一匹馱馬和一匹軍馬,這樣才能保持這支部隊的高機動性。
由於是防禦戰,因此明軍不用擔心補給問題,他們要做的是在北虜繞道南下後出兵監視北虜主力,讓北虜主力不敢輕易劫掠內地。
但根據朱高煦這些天從豹韜衛和河州衛打探的訊息看來,豹韜衛和河州衛僅有一匹乘馬一匹軍馬,沒有馱馬。
至於大明,整個天下亦不過只有四萬餘匹馬。
在保持北方有一定數量騎兵的同時,還要維持七千人的兩衛騎兵。
可以說,朱元璋已經盡力來解決未來北虜南下的問題,而大明也達到了它目前的極限。
從軍事角度來講,朱元璋已經做到了極致,朱高煦根本沒有半點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我那便宜老爹是怎麼解決這問題的……”
朱高煦望著沙盤,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時候,即便他想寫信詢問自家便宜老爹的思路也沒有時間了。
“看來,從軍事來看,我是難以出彩了。”
朱高煦忽然洩了氣,他雖然進步很快,但那僅限理論上。
他自認為自己不是軍事天才,自然也沒有辦法以眼下大明的資源來破解北虜南侵的局面。
一旁的王瑄看朱高煦沉默不語,也知道是他想不出如何更進一步的辦法,因此王瑄看了看楊展,然後硬著頭皮作揖道:
“殿下,咱們在防守上無法再進一步,那何不轉向進攻?”
王瑄的話一經說出,不等朱高煦開口,楊展便搖頭道:“進攻太難……”
“北伐北虜的問題不是我軍將士無法擊敗對方,而是國朝北方支撐不起太多兵馬北伐。”
楊展說出了不能進攻的原因,朱高煦見狀也微微頜首,隨後用手中樹枝指向了遼東、北平及山西、陝西等地。
“國朝北方地廣人稀,其中遼東盡為衛所軍戶,軍戶及其親眷,以去年清查結果來看,口數尚不足四十萬。”
“北平不足二百萬,山西四百一十萬,陝西及甘肅等地僅有二百餘萬口,其中大半還都是色目、西番及北虜歸化民。”
“以上諸省口數哪怕折四成,男丁數亦不過三百餘萬。”
“眼下北虜居漠北者不下五十萬,男丁近二十萬。”
“即便我漢兒以一敵二,亦要出兵十萬。”
說到這裡,朱高煦不由感嘆:“十萬兵馬,依照路程來看,恐怕要出男丁五十萬作為民夫,才能支撐大軍逼近忽蘭忽失溫。”
“若是北虜逃遁,大軍無功而返,那所造成的損失,寡則百萬,多則數百,不管是國朝還是百姓都難以承受……”
談話間,朱高煦已經放棄勸朱元璋北伐了,因為這樣打一次,北方諸省最少要休養好幾年才能恢復元氣。
這麼看來,朱元璋層層防禦的戰略佈置確實無可挑剔,至少在眼下是這樣的。
這一刻,朱高煦瞭解了自己和朱元璋,以及朱棣的差距。
不過,他並沒有認為自己就會永遠的落後。
人都會成長,只要有平臺,他朱高煦不相信他會一直在原地踏步。
總有一天,他會轉變大明的戰略戰術,將層次防禦,轉變為點狀分佈,重點防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