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宦官、太監、士大夫與朝政(二)(第2/4 頁)
為帝,致使敬宗將李紳貶為端州司馬,後因發現穆宗遺書誤會才解除。
敬宗時期,跋扈的昭義軍節度使劉悟臨終上書要求讓其子劉從諫繼任節度使。朝廷對此有分歧,反對派認為節度使人選應由朝廷指派,但李逢吉、王守澄一黨因收了劉悟賂款且不想得罪劉悟,便利用影響力迫使敬宗答應劉悟請求。
敬宗喜歡畋獵打球,尤其愛“打夜狐”。某日夜獵回宮後與劉克明等人飲酒作樂,劉克明趁敬宗飲酒過量入內室更衣時暗殺了他,並矯詔讓絳王李悟暫代國事。
劉克明欲取代王守澄等人地位,而王守澄和梁守謙先發制人,迎來江王李涵,派出神策軍和飛龍兵誅殺絳王及劉克明等人,立江王為唐文宗。文宗即位後,梁守謙致仕,王守澄接任右神策中尉,握有神策軍控制權,兼掌軍政二權,確立了在朝廷不可動搖的地位。
文宗因見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日益跋扈,亟思除去心腹大患,決定與耿直忠厚的大臣宋申錫、宇文鼎等人合作。宋申錫被拔擢為宰相,並起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大臣。他任命王璠為京兆尹,沒想到王璠臨陣倒戈,將此事洩密給王守澄的親信鄭注。
鄭注先下手為強,命令神策都虞候豆盧著持狀向文宗誣告,聲稱宋申錫欲與人望甚高的漳王李湊謀反。文宗早對漳王心存芥蒂,盛怒之下立刻命王守澄將宋申錫及其親信囚禁於神策軍的牢獄之中。後經大臣商議,多數大臣認為應將宋申錫和豆盧著交付司法審議,但王守澄聽從鄭注之言,說服文宗以貶謫取代死刑,結果漳王與申錫分別被貶為巢縣公與開州司馬,宋申錫的下屬等人依舊被處死。不久李湊與申錫也先後憂憤而死。
李德裕一黨得勢,李逢吉被貶為東都留守。李逢吉一心想恢復相位,讓族子李仲言攜帶黃金百萬前往賄賂鄭注,讓鄭注代為向王守澄說項,再由王守澄引介給皇帝。沒想到李訓、鄭注一見如故,兩人很快成為皇帝跟前的紅人。
李訓、鄭注與皇帝知道文宗早有除去宦官的想法,為了贏得王守澄的信賴,兩人先後貶謫了左神策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及王踐言,但隨後發覺讓王守澄獨攬了所有軍政大權,於是又讓素與守澄有嫌隙的宦官仇士良擔任左神策中尉,以分化其權,王守澄對此頗為不滿。
不久李訓封相,任命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這是神策軍中的最高職銜,但只是個沒有實權的名譽職,王守澄被徹底剝奪了兵權。文宗命令宦官李好古帶著毒酒前往王守澄宅第,秘密酖殺了他。不久其弟王守涓亦被文宗派出的人馬所殺。王守澄死後僅一個月,便爆發了著名的“甘露之變”。
李輔國,唐玄宗末年入宮為太監。安史之亂期間,他勸說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立下關鍵之功。唐肅宗即位後,李輔國被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軍權。
李輔國在朝中大肆培植黨羽,形成了以他為首的利益集團。他與一些掌握軍權的將領、部分阿諛奉承的官員相互勾結,共同鞏固其權勢。他與程元振等宦官聯手,打壓異己,控制朝政。
李輔國他透過收養家子等方式,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他的家子們在朝中擔任各種職務,為他的專權推波助瀾。
李輔國掌權期間,做了諸多影響唐朝政治走向的事情。他干預皇帝決策,對唐代宗說出“大家當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的僭越之語。在官員任免上,他任人唯親,將自己的黨羽安插在重要職位。他還大肆搜刮財富,兼併土地。據不完全統計,他及其黨羽所兼併的土地達數千頃之多。
李輔國的專權給唐朝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官員們人人自危,國家治理陷入混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輔國的權勢也引起了皇帝的警覺。最終,在各方勢力的共同作用下,李輔國的權力被逐漸削弱,其專權的時代走向終結。
魚朝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