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部分(第1/5 頁)
周士相簡直是欣喜若狂,問程漢斌是怎麼想出研發這種火銃的。程漢斌卻說這種火銃並非他設計,而是由一個叫李大彪的人搞出來的。
聽了程漢斌對李大彪的介紹,周士相不禁感慨,大明真是遍地人材,也從不缺人材。
李大彪今年已經五十多歲,遼東錦州人。其父當年是祖大壽麾下的騎兵,後來祖大壽降清,其父便成了滿清漢八旗的兵。李大彪成年之後,子承父業,也在漢八旗當兵吃糧,曾隨豪格攻打過四川,後又隨孔有德打廣西,被李定國部擊敗後,李大彪成了散兵遊勇,後來跑到江西當了土匪。結果太平軍攻打贛州時,他所在的匪寨被太平軍連根拔起,李大彪和其他人一樣被太平軍俘虜,成了輔兵伕役。
因在廣西時被李定國部明軍用銃子打傷了手,加上年紀大了,幹不了重活,所以李大彪便成了太平軍夥兵的下手,專門負責燒火埋灶。因為年紀大,又走南闖北,見識多,所以雖是個打雜的伙伕,不過李大彪在軍中混得倒也滋潤,不時還有軍官過來請教他有關清軍的事情。
後來李大彪所在這一營太平軍奉命保護從廣東向鎮江遷移的軍械局,因為早年曾經和被清軍俘獲的明軍火器工匠們有過接觸,所以李大彪對火器的製作並不陌生。在和軍械局的人接觸後,並且提了幾個意見後,被正在物色火器人材的程漢斌相中,調到軍械局中當差。
這兩年,軍械局的主要工作就是配製火藥和硝石,製造燧發銃,李大彪則幫著培訓一些新人修補軍中送來的破損火銃。時間長了,見太平軍對於火器十分重視,並且對研發新式火銃的人材賞賜頗重,不少原先的匠人都被提拔當官,軍械局大使程漢斌更是當了從二品的工部侍郎,這讓李大彪十分心熱,覺得自己也可以搞出一些東西來發官。
李大彪的“發明”靈光來自於明軍普遍使用的三眼銃,經過一年的失敗,李大彪終是搞出來這杆可以連發17響的子母銃。程漢斌見到樣品後,知道這絕對是好東西。
周士相叫程漢斌將李大彪找來,當著一眾文武的面誇讚了李大彪,並且授予他千戶官銜,命其專門研製改良子母銃。並且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如改火繩為燧石,增加彈丸容量,縮短銃身,提高射擊距離和精度等等。
周士相親口許諾,只要李大彪能夠將子母銃改進到位,並可以量產,那麼,他的官階將會再次提高,甚至封伯拜侯也不是不可能。這讓李大彪激動的難以言表。
李大彪退下後,程漢斌稟報了對軍械局內部整肅的情況,現已查明有三人涉嫌洩密,人已經被軍情司帶走了。
程漢斌向周士相請罪,自承用人不明,以致軍情洩露。周士相搖了搖頭,對他說洩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是怎麼洩的密。以後,隨著軍械局越來越多武器的面世,洩密將成為常態化,畢竟世上沒有多少人可以頂得住鉅額好處的利誘。想要阻止這種事情發生,第一就是要提高軍械研發人員的地位,既使他們有榮譽感,更要使他們衣食無憂。第二則就是內部加強防範,發現一起嚴打一起,絕不能姑息。
談完這件事後,周士相命人取來地圖,指了幾處地方告訴程漢斌,那裡有大型鐵礦和銅礦,由他組織軍械局的人去測繪,然後制定一個詳細的開發計劃報到工部。
“大帥放心,我回去就組織人辦。”
程漢斌的目光從地圖移開,他最後看到的地方好似在安徽境內的太平府,不知為何,大帥在那裡標了三個字“馬鞍山”。
“工部那裡我已經打過招呼,會全力配合你。等計劃制定後,朝廷就要全力進行工業開發,嗯,對了,我上次說給你聽的那個蒸汽機,你們有什麼想法沒有?”
“按大帥的設想,屬下找人做了兩臺以蒸汽為動力製成的紡織機,不過一臺沒有成功,另外一臺雖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