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來說,書的字數越多,成本自然也越高,只是印數卻恰好相反:印數越多,成本越低,不過也不是沒個限度,就以《論語》一書來說罷,印刷一千本的話,每本的成本是二十文,可若是印一萬本的話,每本的成本就降低到了十二文左右,再算上運費、儲存費等成本的話,每本定價約為二十二文,若是印製兩萬本的話,那定價可以降低至二十文……”
李貞的話還沒說完,群臣們都譁然了起來,無他,這時節市面上書少不說,還貴得很,一本薄薄的《論語》沒個五十、六十文絕對拿不下來,這已經相當於一口大肥豬的價格了,若是此書是出自名家之手,那就更是貴如金珠了,而按李貞所言,這書的價格簡直就是賤賣了,在場的重臣大多都是見識多廣之人,可還是被李貞的話嚇了一大跳,亂哄哄地便議論開了。
一片噪雜聲中,左僕射房玄齡站了出來道:“啟奏陛下,若是漢王殿下所言屬實,此乃惠民之利器也,臣以為理當速行,似此等開啟民智、教化民生之事,實乃功在千秋之義舉也。”房玄齡是宰相,乃是群臣之首,在朝中威望極高,他這麼一表態,其餘大臣立刻紛紛進言附和,滿大殿立馬熱鬧了起來。
不單群臣們激動,李世民也很是高興,臉上的笑容格外的可親,不過身為帝者,李世民並沒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還沒問清楚呢,笑著壓了下手,示意眾臣安靜,看著李貞道:“貞兒,此言當真?”
真的倒是真的,只不過李貞在裡頭卻是打了些埋伏——這個報價比之實際成本其實高了大約百分之三十,當然,若是技術上再加以改進或是廠子的規模再行擴大些,那成本還能降得更低一些。
虛高的這一塊原本是留作討價還價的餘地用的,可眼瞅著大傢伙那副喜出望外的樣子,李貞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將這塊利潤暗槓了下來,一見李世民發問,李貞緊趕著答道:“回父皇的話,兒臣實不敢虛言哄騙父皇。”
“嗯。”李世民讚許地點了點頭,緊接著問道:“朕問你,這書該怎個印法?”
厄,老爺子這問題未免太大了些,還真是不好答。李貞心思動得飛快,略一沉吟道:“兒臣以為此印書之事事關朝局,自當穩妥為上,所有付印之書皆由禮部稽核,以確保無謬誤之處,而後由兒臣名下之印刷廠承印,並報戶部備案以明成本,至於發行問題可分兩類:一是朝廷按成本價採購,統一分發各地官府,為勸學之用,二是由兒臣名下產業在各地設立書局,按報備戶部之定價發行書刊,兩道並行當可起互補之作用。”
這時節並無書商、書局的存在,眾人也不知道該如何管理這些個書刊發行的事兒,可聽著李貞說得挺有道理的,一起子重臣們倒也各自點頭嘉許不已,就連李世民也頗為讚賞李貞所說的兩道並行之策,可還沒等李世民說出准奏的話兒,那一頭魏徵又開了口:“漢王殿下,您還沒回答老臣的第一個問題,這所謂的四書五經究竟出自何典?”
暈,這魏老頭還真是認死理,您老咋就不能裝回糊塗呢?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李貞好不容易才將眾人的注意力轉移開來,可不曾想魏徵卻又將話題繞了回來,頓時氣急,可當著自家老爺子和眾臣的面,李貞哪有膽子發作,不但不敢發作,還得恭敬地答話,那滋味就別提多難受了。
媽的,拼了!李貞暗自咬了下牙,沉穩地說道:“回魏大人的話,《論語》、《孟子》皆聖賢之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實為治世之名言,至於《大學》、《中庸》二文,皆出自西漢大儒戴德和其侄戴聖所編之《禮記》,前者為初學入德之門,實乃安邦定國之大學問;後者明載修身養性之道理,中庸之德至矣,而其義微矣,以戒懼謹獨,明執中之道;以中和,明體用之一貫;以位育,明仁誠之極功,是故,君子達著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此二文雖非出自聖人親筆,然大義所在,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