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別有用心(第2/3 頁)
飛產生了仇恨。秦檜小人睚眥必報,他腦中開始思索如何對付岳飛。
當他的心腹將王次翁的信送到後,秦檜決定採用驅虎吞狼的計策。既然利用傅天鵬丟失糧草,以陷害趙鼎的策略沒有成功,秦檜覺得繼續留在前線也沒有了什麼意義,因此他火速趕回臨安,與王次翁等人商議。
秦檜擬好了奏摺後,便進宮面聖去了。他先在高宗面前,將傅天鵬押運糧草被掉包的事情向高宗說了一遍,然後又添枝加葉地攀誣韓世忠徇私枉法,最後又說岳飛與韓世忠交情甚厚,自己對他良言相勸,反被羞辱。
秦檜涕淚交流,言辭說得十分動人懇切。高宗聽完他的奏報後,不禁龍顏震怒。他馬上讓執事太監宣宰相趙鼎入宮。趙鼎很快來到了御書房,他見高宗臉現怒氣,心下便知道此次入宮肯定要被呵斥。
高宗將秦檜的奏摺扔給趙鼎,讓他仔細看看裡面的內容。趙鼎看過奏摺後,神情正色地對高宗說道:“啟奏聖上,這次押送糧草,傅先鋒雖然丟失糧草,但責任並不在他。”
趙鼎的話說完後,高宗側臉瞟了他一眼。他對趙鼎說道:“糧草是在傅天鵬的手中丟失的,你卻說他沒有責任,我倒要聽聽你的高論。”
趙鼎告訴高宗,在糧草丟失之前,傅先鋒對秦大人的押送路線已經產生了質疑,那條線路林深草密,顯然是利於歹人伏擊的絕好地點。而且秦大人對於糧草這麼重要的物資,不但沒有給傅先鋒調撥足夠的兵力加以保護,還與他各行其是,選擇水路進入鎮江。這簡直是太荒唐了。”
高宗聽了趙鼎的話後,當面責備他有用人不察的責任。他告訴趙鼎,以後軍事上的批奏不用他再勞心了,由參知政事秦檜直接負責。趙鼎面色沮喪,一句話也沒有說。
接著高宗將擬好的聖旨遞給了執事太監,太監當場宣讀了聖旨。旨意是讓岳飛和傅天鵬帶兵進入洞庭湖剿滅楊么。
看到這樣的旨意,趙鼎不覺嘆了一口氣。他言辭懇切地對高宗說道:“聖上,那楊么雖然據湖為寇,可是卻是忠義之人。他多次在湖上襲擊金國的船隻,並且這次還幫助岳飛治好了呼延通將軍的傷。”
高宗面對趙鼎這樣的辯解,非常不以為然。他對趙鼎說道:“既然楊么是忠義之人,那麼他必定不會侵州掠府,也不會謀奪百姓的財物,那麼他的吃穿用度從何而來?至於他治好呼延通,以不過是想打通關節,好繼續當他的水寇頭領。”
從高宗的話裡,趙鼎已經揣摩出了聖意。高宗的用意並不在於是否真正剿滅楊么,而是藉此觀察朝中群臣的態度。趙鼎適才藉著楊么,實際是在為岳飛和韓世忠這樣志慮忠純的將領作解釋。然而趙鼎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卻引來了高宗的不悅和猜疑。這讓趙鼎的心立時涼了。他當下對高宗的話不置可否,私底暗暗提醒傅天鵬、韓世忠和岳飛,小心處理剿除湖匪一事。
見趙鼎不再阻撓這件剿滅楊么,高宗的臉上陰雲立時消散了不少。他傳下口諭,讓趙鼎出京到岳飛的大營去監督協理具體的征剿方案。趙鼎謝恩後,回府草草掃拾了細軟,帶著幾名護府兵士,急匆匆地離京了。
趙鼎走後,秦檜從屏風後面出來。他皮笑肉不笑地告訴高宗,這些個武將們打成一片,私下交情過密,這已經犯了朝廷的忌諱。趙宰相對這種事情潛在的危險視而不見,實在太令聖上失望了。
高宗聽了秦檜的慫恿之辭,他朝著書案拍了一掌。然後面帶怒色地說道:“這種個人勢力的膨脹,必定會對江山社稷的安全造成危害。朕一定會任它發展下去。
秦檜見高宗動了怒,便開始借題發揮。他還是老生常談,把重文抑武的國策搬出來,然後高宗皇帝,要想實現國泰民安,必須接受南自南,北自北的建議。
高宗點了點頭,他告訴秦檜,這個建議會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