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洪都要處死,賈詡這一行動在當時十分明智,在魏國的高階謀臣中,賈詡善始善終,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真正的謀士,像唐朝的房玄齡。
第二位:荀彧(-----------我喜歡)
荀彧出生在潁川一個極有名望的家族,他風采雅量,年輕時就已名播遐邇,當時知名的人物鑑賞家何?,很早就對荀彧下了";王佐才";的評價。荀彧先從袁紹,見其不能成事,隨即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彧大喜過望,稱他為“吾之子房”。
荀彧作為曹操的頭號謀士,無論從地位、作用還是貢獻上都無人能出其右。他為曹操建立的功績無可計數。首先,他自己名重天下,影響了一大批智謀之士為曹操效力,在識別人才上,荀彧顯示出高出群儕的眼光,舉薦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鍾繇、司馬懿在內的智囊,這個班底幾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士。同時,荀彧賴以服人的,還有自己風高節亮的道德風範。他為人謙和,折節下士,居高不傲,一心為公。著名謀士鍾繇,對荀彧就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顏淵再生,所謂";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司馬懿更不避美言地認為:";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彧的才能實在是很難描述:他平身為曹操六出奇計,其他的更是數不勝數,曹操對他幾乎言聽計從,“深根固本以爭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滅呂布後滅袁紹、四勝四敗之說力勸曹操對決袁紹、官渡之戰勸堅守以待敵之變、勝利之後建議平定河北以免二袁養成氣候、陰出陽、業迫使劉琮投降”等,這些計策極具長遠戰略眼光,全是舉一足而動全身,對今後局勢有著深遠的影響。有些建議是他力排終議而最終曹操採納。可以說,曹操從一個弱小割據勢力發展到與袁紹爭鋒的軍事集團,進而成為北方統治者,與荀彧是息息相關的。在那種複雜情況下,曹操隨時都有“一著有誤,滿盤皆輸”的危險,袁術、呂布、張繡,陶謙、劉備、袁紹、公孫瓚任何一個都有爭雄天下的可能,然而為什麼是他們失敗曹操勝利?就因為曹操能採納荀?正確意見,按照荀彧戰略策劃一步步走向成功,這期間的時局複雜多變,在我看來,荀彧的任何一計都不遜於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論,荀彧的思慮之深,眼光之遠決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說的那樣:侍中守尚書令荀?,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遭世紛擾,懷忠念治。臣自始與舉兵,周遊征伐,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月。……天下之定,彧之功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按照荀彧的計策行事,沒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彧的功勞。當然曹操的話有些誇大,但是並沒有什麼不實之處。作為統治者的曹操,能有這樣的心胸,也是難得。
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多數時候曹操遠征在外,荀彧鎮守後方,治理朝政,總管軍糧人事排程,代曹操行使權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權管理,這很像蕭何。但這並沒有妨礙他為曹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張良的功勞,也是荀彧的風格,可以說,荀彧集張良蕭何的才能於一身,的確是“略不世出”的大才。出於種種原因,諸葛亮的地位不可超越,將他排在了第二位。然而荀?阻礙曹操為魏公,不管他出於何種考慮,卻觸犯了曹操的大忌,由於曹操急於架空漢帝權力,考慮倒荀彧在曹營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對荀彧言聽計從,不打倒他的話估計曹操難以如願以償,造成了荀彧不得善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