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看重你,賞識你,並不是因為你曾經是他的屬下,而是因為你踏踏實實為大漢做了許多事,的的確確是個忠臣猛將,所以他才不遠千里,給我來信舉薦你。象劉大人這樣,一心一意為我大漢江山社稷著想的地方官員,現在越來越少了。”
李弘一個勁地點頭。
陪坐一側的涼州刺史耿鄙笑道:“正南兄也在太尉大人面前極力稱讚李中郎,尤其對你的風雲鐵騎評價非常高,所以太尉大人這次把你的騎兵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可見太尉大人對你的信任和賞識。”
耿鄙年屆四十,面色和善,衣冠楚楚,看上去是個很講究的人。前刺史楊雍因為平叛不利被朝廷免職後,他接替就任,但隨即就被叛軍趕出了刺史府郡治隴城,一直待在右扶風的槐裡。這次他隨同張溫出戰,雄心勃勃的想殺回涼州。
李弘聽到耿鄙這麼說,趕忙站起來給張溫又施了一禮,表示感激之情。
張溫揮揮說,叫他坐回去,笑著說道:“風雲鐵騎能否擋住羌胡騎兵,是這次大戰能否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安排這個重任給你們,一是相信你們的實力。正南說,當日在癭陶,你們以一萬五千騎血戰蟻賊十幾萬大軍,大獲全勝,可見幽州鐵騎的驍勇。”
“第二呢,是因為現在各部騎兵都在前線作戰,他們匆忙撤回來之後,體力消耗肯定很大,而且重新集結也需要時間,所以根本做不到以逸待勞,因此特意安排你們承擔這個重任。”
耿鄙接過張溫的話說道:“因為這件事,太尉大人得罪了幾位手下。平定叛軍之後,你們可要好好感謝太尉大人。”
李弘和鮮于輔對望一眼,心裡都在想,這個刺史大人到底說的是真話還是在奉承太尉大人?
桑羊趕忙解釋道:“在西涼戰場上我們有三支鐵騎,都非常厲害。破虜將軍董卓董大人的鐵騎,北軍首領蕩寇將軍周慎周大人的鐵騎,還有涼州府耿大人的鐵騎。這三支鐵騎以耿大人的手下軍司馬馬騰所領的騎兵最為善戰。董卓將軍和軍司馬馬騰都曾主動向太尉大人請戰,要求帶自己的軍隊阻擊羌胡騎兵,但均被太尉大人拒絕了。”
耿鄙笑著對李弘說道:“李中郎的燕趙騎士定不會讓太尉大人失望的。”
李弘馬上說了幾句豪言壯語。
張溫又和他閒聊了一會,隨即問道:“子民,你看我們這次的勝算有多大?”
李弘沉吟了一下,小聲說道:“大人,我對參加作戰的雙方將領,雙方士卒的作戰能力,還有現在雙方軍隊的位置,整個戰場的態勢都一無所知,我實在無從揣測。”
第106節:第十七章圍殲之計(5)
張溫十分吃驚地望著他。
李弘趕忙解釋道:“大人,我是個蠢笨之人,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不能亂說。如果胡說一氣,很可能會影響你對整個戰局的安排。雖然我手上有關西涼的資料很多,但那畢竟是資料,僅僅是個參考作用而已。”
張溫讚賞地點點頭道:“這句話我問過許多人,甚至從來沒有領軍打過仗的人,他們都坐在我面前侃侃而談。只有你,竟然對我說不知道?許多人為了讓我知道他的本事,引經論典,把我頭都聽暈了。好,子民率直,甚好。如果不是你戰功赫赫,用兵獨到,我還真把你趕出去了。”
耿鄙,桑羊和陶謙幾個陪坐的官員都斜瞥著李弘,覺得這個人打仗還不錯,怎麼說話做事象個白丁一樣。就這種人也能做到中郎將?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難道還真有傻人有傻福這回事?
“李中郎何不說說,就依照你的直觀看法說說。你覺得我們這個計策還有什麼欠缺的地方?”陶謙追問了一句。他對這個計策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渴望成功。
李弘遲疑了一下,說道:“這個計策如果大家都忠實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