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四回:“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出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清李漁《蜃中樓·婚諾》:“誰想生下個兒子,愈加,吃飯不知餓飽,睡夢不知顛倒。”洪深《現代戲劇論》六:“拿見形式不見內容的浮薄眼光和‘知二五不知一十’的頭腦去觀察社會,固然覺得各種職業界很有高下的區別。”
5、古代傳說中央之帝,又稱渾沌,生無七竅,日鑿一竅,七日鑿成而死。比喻自然淳樸的狀態。
《史記·五帝本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唐劉知幾《史通·言語》:“用使周秦言辭見於魏晉之代,楚漢應對,行乎宋齊之日,而偽修,失彼天然。”《南史·齊江王鋒傳》:“鋒聞嘆曰:‘江祏遂復為畫眉,欲益反弊耳。’”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為上,破碎雕鎪為下。如楊大年西昆體,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謂七日而死也。”
6、神話生物。
是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然而《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中國的
一、時間說
《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講“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此間可知乃是戌、亥交匯之間的一段黑暗時間,虛無的狀態。
二、神獸說
是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神話,特別值得認真分析。《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麼渾沌怎麼又與帝江聯絡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聯絡在一起,決非偶然。
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