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制衡(第2/2 頁)
定拍板的必須是自己,否則就是沒主見,即便一時大權在手,也會慢慢被架空,變成傀儡。
劉協問王允:
“王司徒,你覺得呢?”
王允答道:
“如果呂布願意改過自新,給他一個機會未嘗不可,現在天下還有餘賊沒有盡滅,往後說不定有什麼地方還用得到呂布這員猛將。”
王允的回答,讓劉協感到有些意外。貂蟬要求放呂布,可以歸結為對呂布有好感。但王允不同,王允之前受盡董卓壓迫,而呂布是幫兇。王允應該像他的老朋友士孫瑞一樣,想要殺呂布才對。
士孫瑞與王允,一個勸劉協殺呂布,一個勸劉協用呂布。他們兩人雖然持相反看法,但說出來的話,面上,都是站在為了朝廷、為了天下著想的角度,冠冕堂皇。
殺呂布,可以讓天下恨董卓的人滿意,讓朝中堅持忠於漢室的人覺得自己沒像呂布一樣是對的,可以鼓勵天下人忠義之心。
用呂布,也沒錯,現在天下群雄割據,如果有呂布這樣的猛將在帳前聽令,確實有很大很直接的作用。
士孫瑞和王允的這兩種完全相反的建議,看起來都是對的,但最後到底用誰的建議,到底誰是對的,到底該怎麼做,最後還是完全取決於劉協。
這便是制衡之道,帝王之術,看似廣納賢言,本質上又跟乾綱獨斷沒有多少區別,但效用卻比直接自己獨斷好得多。
假如劉協沒有問過他們的意見,直接自己就決定了,那麼,劉協不會知道他們各人的立場,自己的決定會讓誰滿意,又會讓誰不滿,也可能無從得知。日積月累,不這種不滿就會爆發,輕則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重則會讓人身敗人亡。董卓就是例子。
而詢問意見後,再做決斷,不僅可以讓士孫瑞和王允都覺得自己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劉協還能清楚知道他們的立場,決斷之後,在執行上,交給支援這一決斷的人,也能得到更主動更徹底的執行。而且,與決斷持相反立場的人,就算不滿,最後也不會直接歸咎於做決定的劉協,而是歸咎給出反對意見的人。
但是,劉協沒有選擇士孫瑞的意見,也沒選擇王允的意見。劉協知道,他們二人,說起來是全為了大漢朝廷,實則是有私心的。
劉協已經看到,司隸校尉黃琬和其它圍攻呂布計程車兵,都站到了士孫瑞邊上,顯然,他們都是士孫瑞的人。如果殺呂布,那他們捉拿呂布功勞,就不能忽略,必須重賞。但是,如果劉協用呂布的話,他們過來捉拿呂布的功勞,就會變得無足輕重,更糟糕的是,他們已經得罪了呂布,讓呂布活著,對他們沒好處。
而王允則不一樣,王允知道呂布痴迷貂蟬,如果呂布被釋放被重用,會成為王允的女婿。那樣,王允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劉協掃了一眼眾人後,說道:
“以呂布之勇,殺之可惜。呂布助董卓為害,放之,則會寒了忠義之士的心。朕意,先將呂布打入大牢,看看呂布是不是誠心悔過,再行定奪。”
對於劉協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既能將呂布與貂蟬分開,也能以防萬一,如果真有迫不得已要用得到呂布的時候,到時可以再放呂布出來,而且,先關著,也能磨一磨呂布的傲氣,也不致於讓張遼、黃琬、士孫瑞等出力擒拿呂布的人寒心。
在劉協說出關押呂布的旨意後,張遼等人領旨,將被綁住的呂布從地上拖起,押到了一邊。
這時,門外突然有士兵來報:
“報,徐晃將軍在接管長安城守城軍隊時,碰到董卓舊部抵抗!徐將軍快要頂不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