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雨綢繆(第1/2 頁)
武則天和狄仁傑便同時豎起耳朵。
裴紹卿略一沉吟,然後朗聲念道:“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嘆。”
哪首唐詩寫得最好,從來就沒有定論,有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說崔顥的《黃鶴樓》,但裴紹卿最喜歡李白的這首蜀道難。
這道詩真把蜀道的壯美與險絕寫到極致。
武則天和狄仁傑也完全沉浸在李白這首詩描述的險絕風光中,眼前彷彿呈現出一條羊腸鳥道直通懸崖巔。
套用網路語,就是畫面感太強了!
好半晌之後,狄仁傑才長嘆一聲,道:“好詩!”
武則天也道:“現在我才真信了文曲星君之說。”
“是啊。”狄仁傑也深以為然的道,“臣也不信凡人能寫出此等詩篇。”
其實他們相信文曲信君託夢之說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根據大理寺的審案記錄,裴紹卿的履歷非常清楚,他從來沒有走過蜀道。
沒走過蜀道,卻能寫出蜀道難這樣壯美的詩篇?
到這時,不只是武則天,便是身為“正經讀書人”的狄仁傑也終於相信,文曲星君也許可能真在夢中傳授了裴紹卿上千首天詩。
這樣的詩篇只有天庭才配有,凡間哪能得見?
終於信了?裴紹卿哂然一笑,又道:“天后,文曲星君還說了一句讖言。”
裴紹卿決定放出真正的大招,因為文曲星君託夢之說雖然可以幫他暫時渡過難關,但是等到事過境遷之後就會造成反噬。
所以得未雨綢繆,留好退路。
這條退路,就是與武則天進行政治捆綁。
只有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政治聯盟,小命才會有保障。
“孤知道。”武則天道,“狄卿都告訴孤了,文曲星君還言道,他之所以在夢中口授八百首傳世名篇,乃是為了表彰孤這二十多年的弘揚文教、振興科舉。”
“草民只與狄寺正說了半句。”裴紹卿說道,“後面還有半句。”
“是嗎?”武則天神情一動,問道,“不知後面半句又是什麼?”
裴紹卿道:“在說出後半句讖言之前,我想先請問天后,打算如何處置九叔他們?”
狄仁傑趕緊在一旁補充解釋:“就是合川守捉城的那個火長,崔九,因為裴小郎君九歲喪父,是崔九和其他的守捉郎將之扶養大。”
“嗯?”武則天的眼神一下就變得凌厲。
一股無形的壓力便立刻向裴紹卿壓過來。
裴紹卿頓時感到猶如芒刺在背,都說上位者掌握生殺予奪大權時間久了,就會養成一等不怒自威的氣勢,能讓人下意識屈服。
他以前還不相信,現在卻是信了。
但是想讓他屈服卻是絕無可能的。
當下裴紹卿毫不退讓,直直的看回去。
狄仁傑冷眼旁觀,不禁替裴紹卿捏把冷汗。
天后臨朝二十載,壓得滿朝文武噤若寒蟬,靠的可不是好脾氣,多少權臣都含恨倒在她的這對鳳目嗔視之下。
裴紹卿夷然不懼,不亢不卑的回視武則天。
他料定了武則天不會殺他,至少現在不會。
對於武則天這樣的政治人物來說,個人喜怒已退居其次,利益才是第一位。
而他手上恰恰有武則天最想要的,那就是“天”的承認,也就是天降祥瑞!
史書記載,武則天最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