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王允失策(第1/2 頁)
天下烽亂,戰火席捲已久,雖然張角三兄弟已久授首,可是黃巾之亂並未完全平息。
兗州作為黃巾氾濫的重災區。對於別人來說或許是麻煩,但對於兵精將勇的曹操來說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曹操最近心情不錯,他整合軍隊收編了不少黃巾充軍,兵士總數已經達到五萬,又有猛將、智者來投,一時間儼然已經成為兗州境內最大的諸侯。
這天曹操擊鼓點將,準備再去收割黃巾人口,卻見傳令兵飛馬探營。
報!~
主將大營前,傳令兵翻身下馬,飛奔到曹操面前,單膝跪地。
“稟主公,曹洪將軍求見。”
“子廉回來了,莫非是子謙歸營了?”曹操大笑兩聲,回身對著一眾文武說道:“諸位,你們不是一直想見見鏖戰呂布的張子謙嗎,隨我出營一觀。”
不等曹操引著部下出營,曹洪已經進來了。
“主公。”
曹操親切的扶起曹洪:“子廉辛苦了,怎麼不見子謙?”
“子謙讓我先行迴轉通傳主公,長安董卓將死,請主公立即發兵搶奪長安財富。”
嘶!~
大帳中傳出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那可是董卓啊,天下間最大的霸主,要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此刻董卓蜷縮在長安舔舐傷口,也絕對不是現在的曹操能正面擊敗的。
但是如果董卓死了,那情況就會立刻發生改變。
西涼悍將素來桀驁,如果董卓真的死了,無人壓制之下,必然會爭權奪利互相攻伐,長安一亂,曹軍的機會就來了。
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情報的準確性。
就連曹操心裡都沒譜,張武素來不靠譜的性格在他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如果貿然發兵之下,董卓卻安然無恙,那麼獨自面對西涼軍的曹軍,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就在曹操拿捏不定的時候,一青年文士前,出言道:“主公不需憂慮,可先整兵以待,倘若董卓真死,再發兵不遲。”
周圍人還沒說什麼,曹洪卻炸了,當即挑了出來,一把扯住文士衣領,爆喝道:“你放屁!子謙說董卓命不久矣,董卓就必死無疑,按兵不出若子謙有分毫閃失,老子要你抵命!”
在曹洪看來,張武就是他最親近的兄弟、朋友。張武說了董卓要死了,那董卓就必死無疑。
至於這個年輕的文士,曹洪沒有見過,但並不妨礙他厭惡對方。
“子廉!不可放肆,趕緊放開文若先生!”曹操那個氣啊。
荀彧,荀文若,那可是漢初張良般的人物,若是負氣而走,曹操都沒地哭。
曹洪氣呼呼的推開荀彧,衝著曹操抱拳:“主公!趕緊發兵吧,再遲了恐怕子謙有失啊!”
不待曹操回話,另外一個更年輕的文士醉醺醺的出列,輕拍曹洪肩膀,誇了一句:“好壯士。”旋即走到曹操面前:“主公無需憂慮,只管發兵函谷關。”
“對對對,這位先生所言有理,主公快些發兵吧。”
曹操沒有理會曹洪的幫腔,只是認真的盯著年輕文士:“奉孝,若長安未變,我貿然出兵豈非激怒董卓?若西涼兵盡出函谷關,我等以何應對。”
“董卓雖強,不過籠中困獸失了銳志,只需主公修書一封傳於西涼馬騰,前後夾擊之下董卓必不敢出,如長安有變,主公則可橫跨函谷關直擊長安,若董卓未曾授首,主公出兵伐董,依舊可以收斂人心,不過是費幾日軍糧罷了。”
曹操大喜過望:“如此甚好,即刻點起兵馬,出兵函谷關!”
郭嘉荀彧給出的兩策實為一策,都是整軍觀望。
相較而言,荀彧是老成持重之言,如果長安未變,出兵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