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江上豪傑凌操(第3/4 頁)
待勞,不需要大軍從丹陽返回,只要步騎千人便已足夠致勝。”
孫策撐刀遠望,如今江南山青水綠,迎面吹來的都是春風得意,他亦豪情萬丈:“可!就按你所說部署,水陸並進。我親提步騎千餘,北上擊破張英。”
牛渚營中將士已經整編半旬有餘,三軍從樊能降兵、豪強部曲、招募百姓中補充了大量的青壯,軍隊規模如今已經超過四千。將校在全力置辦衣甲旗幡。各部司馬也都在演武講兵,訓練士卒。尤其著重訓練鴛鴦陣和三才陣。
因為涉及到戰法的轉換,各部士卒的整編訓練進度皆不相同。
孫策便決定這次先不帶程普所部淮泗老兵以及徐逸這種完全新建編制。
最後他選擇提兵北上的兩部是蔣欽所部和徐琨所部。
之前演練過鴛鴦陣的部隊只有三支,分別是蔣欽、徐琨和鄭寶的部下。
牛渚之戰,鄭寶所部死守中軍,死傷慘重,所以孫策就留他們在營中多休整一段時間。
除了這一千兩百徒卒,孫策還帶上了整整三屯弓弩手!
打下牛渚營,繳獲大量器械,孫策手中弓弩也充裕起來。在降兵、豪傑中足足選拔出了六百多名善弓弩計程車卒。
豪傑們率部曲前來投靠都是挾持弓弩,很多人都能開強弓,箭中六十步靶,射術比孫策軍中的弓箭手還要強不少。
而樊能所部近千名弓弩手也大部分存活下來,戰後投降孫策。
這使得孫策麾下弓弩手的規模迅速膨脹。
火銃手、弓弩手在鴛鴦陣前後加強遠端投射能力,是鴛鴦陣標準戰法。
有這三屯精銳弓弩手相助,還有一千二百名鴛鴦陣士兵,合計已經一千五百正面步兵。
這可是孫策從三軍裡面選的精銳,配以精良甲冑器械,使用的是最適合江南丘陵地形的戰陣。
正面砍碎三千敵軍理應該易如反掌,如果不能摧枯拉朽的擊敗,都愧對孫策給他們提供的充裕餉食!
而孫策更是對他們寄予厚望,能擊破六千人,九千人甚至一萬五千人。
李世民曾經豪言:“我徒卒一千,能擊胡騎數萬。”
孫策也有雄心壯志,期望自己手下步兵不弱於彼,甚至更勝一籌。
當然跟李世民喜歡用騎兵一樣,孫策也帶了大量騎兵,除了五十名遊騎,還有四十多名玄甲突騎!
這些玄甲突騎無一不是魁梧壯碩,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猛士。跟普通徒卒相比,他們無論是身高還是體型都格外龐大。
尤其是披覆玄甲之後,他們更顯得體貌雄偉,四十多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列成兩排,規模體積看起來比兩屯徒卒還要龐大。
他們衝鋒起來的氣勢,簡直鋪天蓋地,無人敢擋。
擇用精兵強將相較於臃腫龐大部隊的好處,在這次出兵之後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是一支規模龐大的普通部隊,一日能行軍五六十里已經是極致了。再提升速度,強行將就會有極大的戰敗風險。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
但孫策所部,將輜重、糧草都放在了舟船上,精兵強將,行動迅捷,半日便行軍五十餘里!
這個速度已經碾壓了當世所有的軍隊。曹操麾下最擅長強行軍的夏侯淵,也不過是號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拋去吹牛水分,也就不過跟孫策麾下將士普通行軍速度相當而已。
而五十多里的距離,對孫策大軍而言實在是太短了,拂曉出兵,中午便抵達了揚浦。
等張英的斥候發現孫策大軍蹤跡,傳回軍情,張英營中士卒已經來不及出兵阻擋。
他們還在集結、開拔的過程中,孫策大軍就已經疾速開赴至了江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