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教堂。(第1/2 頁)
這種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李安還是第一次親眼看見,近了看相當大氣磅礴,就和站在石階底下看皇宮一樣。
這樣的房子建造起來應該相當費時費力,畢竟這全部都是石頭砌起來的,沒個幾十年的功夫別想給它全部整好。
這樣比起來還是華夏以前的房子建起來方便一些,不止是一些,簡直是太方便了。
對於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李安其實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在這方面他也算是個行家,當初紫禁城開始建造的時候,他還參與過的。
華夏人對於修房子這一方面,主要追求兩個點,一個是快,另外一個是省錢,快是相對於宮殿建築來說,而省錢就相對於老百姓住的房屋了。
華夏古時候大多的房屋建築都是木結構建築,包括京城皇宮也都是全木結構的,其優點就是快,皇帝下令要求建造一個宮殿,規定時間限制,下面的文武百官們自然是要最快速度完成,如果用石頭的話,用時比較長,皇帝一個不滿意,全部人都得掉腦袋,用木頭的話就方便很多了,每年都在維修倒也不至於會坍塌。
一個宮殿建築,快一點的幾個月就能完工直接住進去了。
所以為什麼那些人一把火就能將整個宮殿都燒的乾乾淨淨,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一旦發生了火災,挽回的機率實在是小的可憐。
至於皇宮建造為什麼要追求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華夏人要算日子,什麼時候開動什麼時候完工都是算好了的,晚一天建成都是大忌。
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皇帝老兒們都活不太長,要是修建一座要幾年十幾年才能建好的龐大宮殿,恐怕宮殿還沒修好,人自己嗝屁了,大機率享受不到,到頭來說不定是給別人做了好事。
當年始皇帝不就是想建造一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龐大宮殿阿房宮麼,結果修了幾年了才僅僅只修了十分之一都不到,最後人死了,宮殿也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個乾乾淨淨。
這樣的前車之鑑也就讓後面的皇帝老兒們不敢再修建這麼費時費力的大宮殿了。
而街道建築大多數也是木頭材料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木頭比石頭便宜。這其中的硬性條件就是華夏的木頭多,石頭少,這就導致了石料要比木料貴很多。
老闆們為了節省資金自然會選擇用木料來建造閣樓商鋪,講究一個經濟划算。
而老百姓們自己建造的房子那就更圖個便宜方便了,主要就是因地制宜,木頭多那就建木頭房子,竹子多那就建竹樓,靠山就直接挖洞進去住,啥也沒有的就直接用泥巴來壘起來,講究的更是一個便宜了。
而歐洲這邊大多數是石頭建築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適合用來建造房子的木料,而石料的資源又相當豐富,所以只能用石頭來建造房子了。
至於他們為什麼有能力也想去建造這麼龐大的石頭宮殿,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血統論。
他們的皇帝老兒都是沾親帶故的,改朝換代都是自己親戚和親戚之間打,基本上沒有外來人鳩佔鵲巢,不像華夏改朝換代這樣動不動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特殊的王位繼承秩序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家子可以傳承上千年,他們修的房子即便是自己在位的時候享受不到那都是自己後代子孫享受了,所以想來想去也不會虧。
不過這兩者之間各有各的好處就是了,像這樣的石頭宮殿建築不需要經常修繕就能夠保持堅固幾百年都不成問題,眼前這種哥特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就是這個例子,這教堂估摸著也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而華夏的房子就是建得快又便宜方便,不過因為是木料的所以要定期維護修繕才能保持的時間更長。
好處就是因為便宜又方便可以推了重新建個一模一樣的,而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