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真正的《廣陵散》。(第1/2 頁)
雖然後世仍然有不少人會彈奏《廣陵散》這首曲子,但嵇康說得沒錯,真正的《廣陵散》確實絕了。
後世那些個《廣陵散》,頂多是照葫蘆畫瓢,充其量只是模仿而已。
原因很簡單,琴曲這個東西,雖然早就有琴譜了,但在以前的時候記錄得十分含糊不清,若想完完整整一模一樣的傳授下去,是需要先輩手把手去教的。
即便是你有了完整的琴譜,那也頂多會了指法而已,各中的力度如何,也是不盡相同的。
就算你有了琴譜和老師手把手教導,但你也頂多學到個十之八九而已。
而嵇康當初花了一個晚上,也不過只學到了李安的十之八九,再之後他沒有給這首曲子做過譜,也沒有手把手教過別人。
所以後世彈奏出來的廣陵散,頂多算是模仿,在嵇康的基礎上又再一次打了折扣。
後來傳世的《廣陵散》,甚至不及當初李安臨時改編的十之五六。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廣陵散》實際上已經絕了,不僅僅是這一首曲子,實際上以前的曲子絕大一部分都已經絕了,如今那些所謂的古曲只不過是虛有其名。
而李安現在彈奏的,才是完完整整真正的《廣陵散》,他不知道現在的廣陵散和此時他彈的有什麼區別,但他知道,《廣陵散》就只有他這一首而已。
一段挑弦之後,小序過渡到了大序的部分,在這之後的潑剌雖然沒有加快太多,但力道上卻更重,甚至能聽到指腹滑品那輕微而尖銳的摩擦聲。
“果然一首好的音樂,真的能讓人有十足的畫面感和共鳴。”
林朝暮呢喃輕語,他們現在拍的這部電影實際上是由動漫改編過來的,很多劇情都儘量還原。
比如說這場打戲,就是完全還原動漫裡的,包括這首《廣陵散》,在這之前她已經聽了很多遍漫畫裡的音訊了。
李安彈奏出的音樂和她記憶中的音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相比起動漫音訊來說更加清晰有力音色分明,如同標清和藍光之間的區別。
動漫裡的音訊,雖然聽上去同樣慷慨激昂,但無法讓她產生關於這首曲子的畫面感和情緒上的共鳴。
而眼前這人彈奏出來的《廣陵散》,卻能夠達到如此驚人的效果。
雖然不知道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是怎樣的驚心動魄,但透過這首曲子,卻能夠讓人清楚的感受到那其中的曲折變化,還有故事主人公對應的心情。
你甚至能透過音樂想象到那個畫面,如同宗次郎手下的陶笛,她相信在場的所有人腦子裡都有不同的畫面吧?
她甚至能感受到主人公內心從平靜到憤怒的完整過程!從一開始的平靜到暴怒又到如今的內斂。
正如同這段大序的名字,“含志,沉名。”
講訴了聶政為了能夠刺殺韓相國隱姓埋名十年磨一劍的堅韌。
到了這裡整首曲子已經過半,自從第一個聲音響起之後,就再也沒有人大聲的說過話,就連樓下的群演們都不約而同駐足聆聽。
大家都在好奇誰竟然能彈奏出這麼富有感染力的曲子,很多人甚至拿出手機來識曲了。
時間來到了六分鐘,整首曲子終於開始進入到了最後的高潮部分,也是繼大序過後再從挑弦進入的正聲段。
音樂聲從剛剛的沉重忽而轉變為了輕快,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心裡一顫,大家不約而同的都升出一個念頭:
“來了!”
說話的竟然是導演,此時他正高度關注著攝影機裡的內容突然沉身說道,這也是大家心中的想法。
確實來了,節奏開始慢慢的加快,但旋律卻並不沉重,一陣快速的挑抹,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即視感。
緊接著一陣乾脆利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