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何樐回城後,宋欽宗又與親王、宰執大臣等緊急商量親往金營的事。大家都表示反對皇帝親自出城,尤其以陳過庭和張叔夜反對最力,唯獨何樐和李若水主張皇帝前去,宋欽宗說:&ldo;朕不前去,和議尤多阻節。為大宋社稷,朕亦只得親往!六哥可與伯野、嵇仲留守,輔佐太子。&rdo;他不直呼孫傅和張叔夜的名,而以表字相稱,以示親切和倚重。宋欽宗再去金營的事就算決定了,然而景王卻仍表示反對,並且不願留守。
宋欽宗又將景王留下,單獨談話。由於景王再三推辭,宋欽宗只得將自己與朱後商議傳位的事和盤托出,說:&ldo;我委實無能,不足為亂世之君,宋室中興,乾坤再造,非六哥莫屬。&rdo;景王全無此思想準備,一時大汗淋漓,只是結結巴巴地說:&ldo;使不得,使不得,萬萬使不得!&rdo;一面說,一面就跪倒在地,宋欽宗連忙將他扶起,說:&ldo;如今宗社為重,君為輕,六哥但能興復大宋,我便死也甘心!&rdo;他在談話中不再用&ldo;朕&rdo;,而只用&ldo;我&rdo;,更加重了託付帝位的份量。兄弟倆抱頭大哭,景王說:&ldo;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大哥被拘,我又如何倖免?如蒙上蒼垂佑,我亦只能輔佐道郎,待他成人。道郎聰明過人,經此劫難,日後定能為宋室英主。&rdo;宋欽宗再三苦勸,景王執意不允,他一口咬定,只能由太子繼位,自己當攝政親王,趙諶成人,自己就不再攝政。
二0、哀兵出征
繼宗澤之後,河北各府、州、軍的軍隊陸續來到大名府。民心是一桿秤,北京的百姓對各支軍隊不約而同地有一個公允的評價。除宗澤一支隊伍外,其他各路軍隊的特色是士氣萎靡不振,有的軍士還面有飢色,而長官們都不騎馬,只是吃住在豪華的氈車之中,妻妾、兒女和婢僕成群。其中最突出的,則是十二月二十五日進城的徽猷閣待制、河間知府、兼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他帶著一妻八妾,連同子女、婢僕與財物,竟滿滿裝載了五十個大車,使用了二百頭驢騾。然而他的人馬卻是最多的一支,達二萬五千人。河間府是河北的大藩府,黃潛善身兼一路安撫使,作為十個府、州、軍的軍事長官,他的軍隊也並非僅是一個府的軍隊。
康王按上回宗澤統兵入城的規格,在順豫門樓接見黃潛善與他所率的文官武將,然後又與黃潛善進行單獨談話。康王說:&ldo;黃待制久在邊圉,熟知虜人情偽。如今京城失守,聖上有難,不知待制有何奇謀妙策,可救得京師之急?&rdo;黃潛善雖與康王初次會面,卻已打聽了康王的為人,決定投其所好,他胸有成竹,開門見山地說:&ldo;以我之弱兵,欲救京師,與虜百戰百勝之大軍相抗,猶如以卵擊石。九大王一身系國家之重,審時度勢,唯有以護衛九大王為重,而以救援東京為次。&rdo;雖然汪伯彥也早有此說,但他表述己意,往往用含糊、曲折、隱晦的言詞,不像黃潛善一語道破,簡捷明快,說中了康王靈魂深處的隱私。
康王內心十分高興,但表面上仍說:&ldo;父母兄弟蒙難,我日夜憂心,卻又無計可施。&rdo;黃潛善說:&ldo;九大王仁孝,然而仁孝有為天下底仁孝,有兒女底仁孝。大王宗社命運所繫,尤須有為天下底仁孝。&rdo;康王聽後,更加高興,心想:&ldo;他煞是人才難得!&rdo;他又問:&ldo;依黃待制之見,今後當如何措置?&rdo;黃潛善說:&ldo;既不能戰,便當退守,待機而動。朝廷之失,正在於前後反覆,無一定之規。虜人兵臨城下,既已應允割讓三鎮,虜人退兵,便旋即毀約,自執其咎。如今又允割讓兩河,九大王便當信守盟約,率兵退至淮南、江南,與虜人劃河為界。虜人反覆無信,我更當信守盟誓,使虜人無以藉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