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2 頁)
韓公裔走後,康王又想起一件要緊的事,他命令康履說:&ldo;你可速去開封,代我參拜元娘娘,問候起居,並刺探動靜,將我底侍女等人取來。&rdo;康履已心領神會,康王所要的並非限於原康王府的女子。
剩下的問題是在哪裡登基,元帥府周圍的官員七嘴八舌,有的主張回開封,有的主張去揚州,有的主張去徐州,最後,康王還是採納多數人的意見,認為南京應天府本名宋州,是宋朝興王之地,而開封在殘破之餘,他是無論如何沒有膽量和興致前去。康王在臨行之前,又將親統的軍隊重新編組了先鋒軍和另外五軍,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副統制,嶽飛所部馬兵將就編入了中軍。韓世忠任右軍統制。
按照元帥府的命令,駐柏林鎮的部隊準備移屯濟州。扈從康王前去南京的訊息已經沸沸揚揚地傳開了。有的將士面有喜色,對劉浩說:&ldo;這回九大王登基,劉刺史從相州便護送大王,直到南京,又屢立戰功,豈不是功臣?&rdo;劉浩卻面無一絲得意之色,他畢竟受了宗澤、趙不試等人的薰陶,說:&ldo;這須看新朝如何用人,若能重用宗元帥、不試知州等人,大宋方有興復之望。&rdo;他的說話其實也是半吞半吐,身為偏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當然不能在他的評議之中。
嶽飛說:&ldo;自家們投軍已有半年,軍士們都是河朔人,所以忍痛離別父母妻兒,張四哥新婚只有三日,亦是毅然從軍,唯求殺敵報國。將士們追隨宗元帥時,戰鬥不止,雖未能驅除番軍,亦且快國讎家恨底萬一。如今卻閒居三月,除與韓防禦廝殺得一陣,只是飽食終日,馬肥弓閒,眾人唯是日日夜夜思念親人。&rdo;劉浩聽了嶽飛的話,也只是沉吟不語,他的內心也與部屬們同樣地痛苦。在緊張戰鬥之時,人們根本顧不及思親思鄉,然而在柏林鎮飽食閒居,將士們無不得了思親思鄉症,而完全無法排遣。劉浩的妻兒住在開封,金軍撤兵後,他的妻子周氏歷盡艱難,輾轉來到柏林鎮,然而她帶來了一兒一女夭亡的噩耗,又遠遠勝過了夫妻團圓之喜。張憲說:&ldo;但願九大王即位後,痛定思痛,重用宗元帥,統兵掃滅仇虜,收復兩河故鄉,救取二帝,大宋中興,百姓從此離此水深火熱。&rdo;劉浩說:&ldo;此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rdo;
正說話間,有軍士報告說,有威武軍承宣使、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劉光世率軍前去濟州,途經柏林鎮。劉光世是開封失守時逃跑被殺的劉延慶的次子,陝西保安軍(治今陝西志丹縣)人,字平叔,但人們卻按排行稱他劉三,今年三十九歲。北宋晚年,由於對西夏戰爭不斷,陝西成為宋軍的精士健馬的集中地。陝西軍有推重世族的習慣,劉光世官居高位,倒並非因為他才能出眾,而僅僅因為他出身將門。他出戰時,大抵並不親臨戰場,而是仰仗勇將王德。他帶兵四千人,竟另外挾帶婦女、兒童之類二千人,許多是沿途擄掠而來的。按劉光世的帶兵理論,唯有在平時對將士們放縱,戰時才能使他們樂於效力。劉光世妻向氏是宋神宗向後的侄孫女,連同他的侍妾,共十六人,另加財寶,竟滿載了二十四車。向氏與幾個侍妾頗通文墨,劉光世從來不喜歡學習文化,他的公文自然由幕僚捉筆,而私人信件就由向氏與侍妾捉筆。他本人只是在必要時畫押,而畫押符號還是由向氏為他設計,自己連&ldo;劉光世&rdo;的名字也寫不好。但他卻又偏喜附庸風雅,常在甲冑之外披戴儒服,更顯得不倫不類。
當時白安民所部已經移軍濟州,劉浩將劉光世接入寨內。雙方的武將互相參見,劉光世首先就介紹武翼郎、第一正將王德。王德是陝西通遠軍(治今甘肅隴西)熟羊砦人,字子華,今年四十一歲,長得虎背熊腰,形容醜惡,滿臉紫肉,環眼圓睜,黃髯如蝟毛,人稱王夜叉。劉光世撫著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