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玉泠跪多久,玉泠便跪多久。&rdo;
小皇上看著她,道:&ldo;朕若不言呢?&rdo;
玉泠抬起了頭,道:&ldo;等皇上開金口。&rdo;
小皇上苦笑,道:&ldo;金口嗎?朕怎麼不曉得朕是金口玉言?&rdo;
玉泠慢慢撿起了地上凌亂的奏疏,將奏疏折起,緩緩說道:&ldo;玉泠曉得,奴婢侍奉的是皇上,大清的皇上。&rdo;
玉泠將撿起的奏疏規規矩矩放在了桌上,道:&ldo;奏疏,不是人人可以看得的。&rdo;
小皇上看了一眼面前摞的高高的奏疏,便垂了眸子,手下壓著的奏疏,他唯一沒有扔出去的一本奏疏,奏疏的落款處寫的是醇親王奕譞。
&ldo;時辰不早了,皇上該上朝了。&rdo;
玉泠提醒了一聲,皇上將奏疏合上,道:&ldo;玉泠,梳頭。&rdo;
玉泠走到了小皇上的身後,為小皇上梳了辮子。
下了朝,皇上前往毓慶宮上課。
皇上最先到了毓慶宮。
皇上讓萊客公公準備了筆墨,習仿格。
孫侍郎進入了毓慶宮,走到了小皇上的身側,站了一會兒,小皇上寫完了一段話。
匯三年之內功過。大小多寡。為舉劾之實符。
功過足以相抵者。照常留任。
以觀後效外。
至於有功無過者舉之。有過無功者劾之。
不徒憑一時之喜怒。不止一日之見聞。雖仇?為上司。
小皇上執筆,問道:&ldo;孫侍郎,今日不是翁學士的課嗎?&rdo;
孫侍郎回道:&ldo;皇上剛離殿,他便昏倒了。&rdo;
小皇上蹙眉問道:&ldo;怎麼回事?&rdo;
孫侍郎回:&ldo;回稟皇上,翁大臣是昨夜受了風寒,發了高熱,太后便令翁大臣府臣帶回去休息了,今日的課讓臣來上。&rdo;
小皇上道:&ldo;原來如此。&rdo;
孫侍郎看著小皇上寫的《皇朝經世文編》一段,小皇上問道:&ldo;孫師傅覺得朕的字與夏師傅的字有幾分相似嗎?&rdo;
孫侍郎看著那字,緩緩說道:&ldo;皇上從光緒二年便跟著夏侍郎學仿格,已有四年,字自然有幾分相似。&rdo;
小皇上看著紙上的字,嗯了一聲,說道:&ldo;朕的字,朕的學問,朕的所知所學,都來自幾位師傅教導,自然會有相似的,可惜,夏師傅光緒六年便已去,朕今日才練得與夏師傅的字有幾分的相似,夏師傅已然再也看不見朕的字了。&rdo;
孫侍郎不言。
小皇上問道:&ldo;孫侍郎是哪一年的狀元?&rdo;
孫侍郎緩緩說道:&ldo;鹹豐九年,比翁學士晚了三年。&rdo;
小皇上點了點頭,道:&ldo;是了,夏侍郎教朕仿格,曾說起過他與翁學士是同榜進士,翁學士是鹹豐六年的狀元,夏侍郎是鹹豐六年的進士。&rdo;
孫侍郎站在邊上,未言。
小皇上看著孫侍郎,問道:&ldo;孫侍郎與翁學士都是狀元,何人的學問更高些?&rdo;
孫侍郎有些為難,支吾道:&ldo;這個……&rdo;
小皇上笑了笑,說道:&ldo;夏師傅對朕說,翁師傅的學問不如孫師傅的。&rdo;
孫侍郎道:&ldo;夏大臣與翁大臣是同榜的進士,也是多年的至交,自然會高舉下官。&rdo;
小皇上笑著說道:&l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