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公國的經濟文化發展(第1/2 頁)
第58章 公國的經濟文化發展
瓦拉幾亞在前方節節勝利,而在後方也是緩慢發展。
透過漢薩同盟,聯合公國開始種植葡萄和養殖綿羊。農村手工業也有一定的發展,絲綢、蜂蜜蜂蠟、麻布出口激增。關稅也是逐漸增加。
當然,還有一項政策是大公、參政院、彼得共同推動的,那就是鼓勵生育。
人口一直都被視為是最重要的國家資源,與農業生在一起。農業生產規模越是強大,那麼就意味著國力就越是強大。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維持,同時人口的多少也直接關係到了國家的賦稅情況和兵役情況。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誌。所以不管是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統治者無不把增值人口作為穩定統治的核心工作來抓。
米爾恰大公在兩年前下令,一個女性生三個孩子則免除她的賦稅。四到五個孩子還會有一定的獎勵。
而在康斯坦察,還建立起第一座醫院,由宗教人員負責。用來保障新生兒和母親,避免產後的各種疾病。
透過鼓勵生育,不僅是增加人力和農業,還是將國內的主體民族繼續擴大。奧匈的下場不能出現。
一些從北義大利和神羅的工匠來到了公國,一些外國人社群開始出現。包括波西米亞人、德意志人、波蘭人,還有亞美尼亞人。
玻璃、陶瓷等產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這為公國的外貿增添了動力。本國的商人團體開始活躍在波蘭、匈牙利等國。
這其中最眼紅的要屬威尼斯和熱那亞了,這兩個海上強國可是恨不得將這裡給吞掉。特別是熱那亞,自從索要土地失敗後,就在貿易上對他們有些苛刻。
彼得也是早有預料,以培養本國商人和打通北方商路來應對。同時多布羅加成為各種改革的試點地,誰讓領主厲害呢。
在農民問題上,彼得推動賦稅勞役合而為一的政策,將勞役整合到賦稅中,然後政府再拿著錢僱傭人做事。
這種做法可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康斯坦察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使得稅收更加向工商業稅偏移。
但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於是參政院對每個地方實行不同政策。發展好的地方推動貨幣地租,差的地方就以實物地租為主。大公也極力減輕徭役的持續時間,讓平民有更多時間去生育孩子。
對於農奴,米爾恰最終還是和波雅爾進行妥協。農奴可以花錢贖身,也可以透過領主的“仁慈”來獲得自由,但如果要繼續耕種土地,要向領主繳納地租。
和其他國家相比這已經是非常寬容了。而向東看,在從基輔公國衰落到莫斯科公國崛起的這段歷史中,外敵入侵、內戰、旱災、傳染病和其他災難頻繁發生,這就加深了農民對地主的依賴和地主對農民的束縛。漸漸地,農民每年僅有一次離開主人外出的機會,時間是秋末的聖喬治節前後。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他們的債務已付清。
蒙古人的勒索進一步加重了羅斯經濟的貧困。正如柳巴夫斯基所說:“一條巨大的寄生蟲寄生在東北羅斯人民的肌體內;它吸吮身體中的養分,長期消耗他的體力,並不時地在他的體內製造混亂。”除了蒙古征服和勒索的影響之外,黑死病也於14世紀中期抵達了俄羅斯東北部,並在接下來的一百年中一再發作。羅斯的人口損失慘重。
經濟的發展也要有相應的上層建築和法律,米爾恰將全國分成28個省。高官由大公任命,並效忠於大公。
而在大公不在期間,參政院負責國內的日常事務。當然大公的一切命令都得執行。
彼得自然也是負責商務貿易方面,為了支援改革,他將四個口岸的關稅全部上交。這讓米爾恰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