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3 頁)
,這才剛開門就迎來了這麼多想要購買耕牛的人。
好在的是,孫家商行人多,又是經常做買賣的。很快商行裡的人便一個個揚起了笑臉,熱情的招待起大家來。
松州的百姓也展現出了驚人的購買力。
孫家商行做的也是兩頭的利潤,他們把松州的絲綢棉布等運輸到雲州,跟夷人交換時賺取一道利潤,再將跟夷人交換回來的耕牛運輸到松州,又能賺取一道利潤。
因此,為了提高競爭力,孫家商行的單面的利潤會相對控制一些。
但孫家商行再怎麼控制,在時下,一頭耕牛的價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絕對不會是一件便宜的東西。
像孫氏商行這一次一共還運輸了接近四百頭的耕牛,然後只是這一上午的時間,就被賣掉了大半數。
就這還是因為他們今日才開始做售賣,不少松州百姓還尚未能及時收到訊息。
說起來,這幾年松州的百姓單是不用再幫官府運輸糧食,使得他們每年光是這部分就能節省出不少的物力和財力。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一方面是朝廷制度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吏治的腐敗。
對於百姓來說,肯定是稅收繳納的越少越好,可是對於官府來說,肯定是想要稅收徵繳的越多越好。
而時下一些地方官府為了完成朝廷下發的稅收任務,讓自己的政績能更好看,有助於升遷。就使得徵稅的官府,和繳稅的百姓,一直都處於互相對立的兩極。
直到韓徹改革漕運,運輸這一塊不再需要當地官府來負責後,自然也就化解了松州這種河道附近百姓和當地官府的很大一部分對立面。
同時,少了每年都要給官府進行水道運輸所帶來的傷亡,河道附近的百姓也能得以休養生息。
稅源群體得以滋養,就使得戶口人數開始增多,賦稅徵繳範圍也就變廣,稅收自然也就能跟著變多。
於是地方官府稅收有了很大的增長,政績這塊提升顯著,各地方官員也就自然不會想盡法子一定要從百姓身上盤剝。
再加上朝廷還採納了韓徹的好幾項經濟政策,實施後讓各地的貨物也能得以在市場上快速流通起來。
如此一來,朝廷和地方官府都得以獲利,百姓也賺取到了銀錢不說,物價這塊還比過去來得更為穩定和便宜。
在這樣的良性迴圈下,這幾年各地的百姓生活也就都普遍要比以往富足了起來。
百姓手裡有了錢,松州還又原本就是江南最為富足的府州。那麼對於耕牛這種必要的勞作工具,當地百姓自然也就捨得花銀錢去購置了。
待到第二日一早,在訊息傳播的越來越廣後,孫家商行也又迎來了一波購買高/潮。
“賣沒了?一頭都沒有了嗎?”有那下午才能趕到的,瞧見的便只有那已經是空蕩蕩的牛欄了。
“抱歉抱歉,確實是一頭都沒有了。”孫家商行的夥計好聲好氣的賠不是。
孫家商行的人其實也被松州百姓這次的消費能力所震撼到了,一頭耕牛平均價錢也接近五兩銀了,結果近四百頭的耕牛,以不到兩天的時間,竟就被賣完了!
但仔細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合該就是這樣。
松州百姓手裡有餘錢,耕牛也是地裡勞作的必要輔助生產資料,因著過去替官府運輸,百姓也實在是缺牛嚴重。
所以這耕牛的生意雖然現在瞧著是特別的火爆,但等松州這邊的市場需求被滿足後,銷售量也就會開始跟著大跳水了。
不過孫家商行也不急,即便將來松州的市場趨於滿足,生意恢復平淡。可據他們所知曉的,朝廷轄下缺乏耕牛的府州還很多。
一想到其他府州或將也出現今日松州這般火爆售賣耕牛的場景,孫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