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第2/2 頁)
,有一種表層世界、裡世界的理論——
「世界這個詞其實是個很籠統的說法,世界就是視界,也就是看法,你能看到的一切都是你的世界。」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所能看到的世界並不盡相同。
相同的,是概念上的大同世界,即世界相同,世界觀不同 。
人們所能認知到的世界,就是所謂的表世界,而處在視界之外的世界,就是裡世界。
比如地獄、傳說中的地方,這種存在於認知中,但卻在視界之外,只能依靠意識感知的世界,就是裡世界。
這種時候,蘇安就無比慶幸自己舉辦了山海觀的活動,有個巨大無比的世界地圖供她使用。
——這個裡層世界的想法是不是特別熟悉?
蘇安合理懷疑,科幻小說中的虛擬世界就是人類人為創造的裡世界,也就是說,當人類的意識連線到裡世界之後,就會來到一個全息虛擬的第二世界。
這完全脫離了科技,而是達到了「生命層次」的問題。
也就是說,單從世界本源的方向來說,當人類這個群體達不到中魔武、或者高魔武的階段,是沒有辦法達到「意識連線第二世界」的生命層次的。
就如同現在處在絕靈之地的地球,陽界和陰界是平衡的視界,不能說是表裡世界,而它的生命層次也很難進化到「全息」的程度。
除非,地球開啟瞭如科幻小說一樣的基因進化,或者靈氣復甦,達到中高魔武的程度,生命層次進化,才可能迎來世界進化。
這可以說是,生命等於一切的基石,而種族的上限,決定世界建築的邊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