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第1/2 頁)
伸手&ldo;要&rdo;官
趙構是欽宗的異母弟,排行老九,此前受命為割地請和使前往河北,才僥倖逃過一劫。到達磁州(今河北磁縣)時,經太守宗澤力諫,沒有冒險北上,轉身南下相州。危難時刻,欽宗派人持蠟書前往相州,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令他迅速招兵買馬,馳援京師。相州差不多就在家門口,嶽飛聞訊立即前去應募,加入前軍,當了從九品的承信郎。 宋朝時軍官有&ldo;武階&rdo;,類似現在的軍銜,共分五十三級,最低的是殿侍,五十三級;最高的是太尉,一級。承信郎是五十二級,剛剛起步。《水滸傳》稱高俅為殿帥府太尉,其實太尉並非官職。它一指武階,二則是對較有地位的軍人的通用尊稱。 趙構的任務是救援開封,可他哪有這等膽氣。直到金兵帶著徽宗欽宗等一干俘虜滾回老窩,他才南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搶奪政治遺產,五月初一在那裡即位,改元建炎。地位的變化並未能增強其勇氣,他依舊畏敵如虎,一心南逃。嶽飛上書反對,建議&ldo;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rdo;執掌朝政的汪伯彥與黃潛善見到這道奏章,隨即批上&ldo;小臣越職,非所宜言&rdo;的判詞,革除了嶽飛官爵軍籍。嶽飛生計無著,只得趕往河北投奔張所。 當時的嶽飛還是無名小輩,張所起初根本沒當回事,後來經人推薦,這才將他&ldo;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rdo;。他曾面試嶽飛:&ldo;汝能敵幾何?&rdo;嶽飛說:&ldo;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rdo; 欒枝曳柴事見城濮之戰,已經廣為人知,莫敖採樵需要說說。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00年,楚國攻打絞國,陳兵絞國南門。莫敖(官職,差不多相當於後來的令尹)屈瑕針對絞國&ldo;小而輕,輕而寡謀&rdo;的特點,建議派後勤人員上山採樵,但不派兵護衛,以為誘餌。這幾十個採樵人被俘虜後,嘗到甜頭的絞國人次日還想如法炮製,紛紛上山抓俘虜。楚軍隨即在絞國北門嚴陣以待,並在山下設伏。遇到埋伏的絞國人逃往北門,被楚軍逮個正著,最終大敗,不得不簽訂城下之盟。 張所聞聽肅然起敬:&ldo;君殆非行伍中人。&rdo;你不是簡單的一介武夫。於是又將嶽飛借補為第四十級武階武經郎。關鍵時刻得到重用,嶽飛一直引為知遇之恩。宋朝慣例,高官子弟可以蔭補為官,但後來嶽飛在兒子身上沒動用這個權利,卻克服重重困難找到張所之子張宗本,為他謀得了出身。 張所命令王彥帶領七千人馬,其中包括嶽飛,南下收復衛州等地。他們出發後沒多久,鷹派的李綱僅僅任職七十五天便被罷相,張所則被貶官南方,從此與嶽飛天各一方。他這一去不要緊,王彥和他手下的七千人就像風箏斷了線:既無上級指示,又無友軍支援。敵強我弱,身為主帥的王彥不得不謹慎,但嶽飛年輕氣盛,一味求戰。因得不到主將支援,他一怒之下,率部獨自行動。後來形勢危急,王彥所部全都在臉上刺下&ldo;赤心報國、誓殺金賊&rdo;,形成威名赫赫的&ldo;八字軍&rdo;,一度發展到十多萬人。此時遭遇挫折的嶽飛方才明白主帥苦心,又率領敗軍前去投奔借糧。 這是嶽飛真正犯下的死罪。軍法規定:&ldo;軍中非大將令,副將下輒出號令,及改易族旗軍號者,斬&rdo;;&ldo;背軍走者,斬&rdo;。當然,這個罪過距離嶽飛被害,差不多已過追訴期。有人建議將嶽飛處斬,但王彥既不殺也不留,更沒有借糧,只是請他喝了頓酒。嶽飛走投無路,只好南下開封,投奔東京留守宗澤。宗澤知道嶽飛能打,時值用人之際,便沒有追究死罪,只將其貶官為秉義郎。當年十二月,金軍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治河陽,今河南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