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逢迎(第1/3 頁)
亦安這時反倒過來勸陸氏,“母親不必憂慮,便是聖人想做些什麼,難道還有咱們拒絕的餘地?”話是不太好聽,但理確是這麼個理。
陸氏一想,自家對聖人確是忠心不二,便是看在父親的面上,也不會太過為難。陸氏不是尋常婦人,只是她也猜不到聖人心裡的真實想法。便是揣測上意,也猜不到坎兒上。
在家裡待過一回,亦安又回到宮裡。
此時民間女子的選秀也終於迎來終局。
秀女秦氏賜景王世子妃,於年後二月成婚。
秀女王氏賜定王長孫妃,待定王長孫加冠後成婚。
秀女何氏賜端王幼子清河郡王妃,於本年十一月成婚。
另外有幾位秀女也被指婚給尚未成婚的宗室子,只那幾位都是郡王以下,俱是將軍品階。不過能從民女一躍成為將軍夫人,而且年齡大多相宜,對這些秀女而言,算得上是一樁好婚事。又因為是皇家準備嫁妝,相當於白得一個誥命,孃家也能得到封贈。
比如景王世子妃秦氏的父親就被封了個五品大夫的虛銜,畢竟是景王世子的老丈人,和聖人的兒子是親家,面上也要做出個模樣來。
再比如定王長孫妃王氏,父祖皆被封贈六品。因為定王長孫現在還不是世孫,未來不一定能承襲定王爵位,所以王氏孃家便沒有封賞太過。若定王長孫日後能承襲王爵,也不過是把王妃孃家的品級提一等罷了。
同理還有清河郡王妃何氏,因清河郡王位不過郡王,照例,郡王妃的孃家人也只得封六品虛銜。
本朝對非皇后一系的外戚歷來嚴防死守,便是永世不降的三王,王妃孃家最高不過五品,還都是虛銜。親王之下,對外戚的封贈更是一降再降,和皇后孃家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一眾宗室子中,聖人似乎唯獨忘了給永襄郡王世子賜婚。永襄郡王妃先前向聖人上表,就是想趁自己還有精神,把世子妃的人選定下來。萬一自己日後身故,這一大家子不至於沒人照管。
永襄郡王妃早就不指望嗣子能出來管事,這天都要小病一回的身子骨,實在不適合出來理事。誰料這回宮中大選,連定王一脈血脈已遠的鎮國中尉都有賜婚,聖人偏偏就像忘記安王一系還有個郡王世子尚未婚配一樣。
為著嗣子婚事沒有著落,永襄郡王妃便想上表問一問。沒想到聖人先她一步,派了焦清過來,只說已經定好了郡王世子妃的人選,讓王妃莫要憂慮。
聽著這句話,永襄郡王妃總算放下心來。聖人是從未對人食言過的,有聖人這句話,嗣子的婚事便是有好著落了。
按說給宗室子選定了正妻,就該由穆尚宮教導些宮規禮儀,雖然都是到各王府成婚,但年節裡進宮領宴,總不能一點兒禮節都不會吧?
然而今年聖人把這差事交給了亦安,並讓亦安教導這些中選的秀女識字,畢竟這些秀女裡,有些是不識字的。有條件讓女兒讀書識字的人家到底不多,中選後,便由宮裡□□導。
而現在還有誰比亦安更合適這份差事?本身是內學士,又兼著尚宮的職銜。亦安又有才學,且和這些秀女年紀相近,有些話也比穆尚宮更好說些。
況且這些秀女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品性自然沒得說,個個兒都是知禮守規矩的。所以亦安並不用操太多心,只管教導識字讀書就行。正巧亦安給嘉順郡主準備的字帖還有好多,順道就拿來給這些秀女用了。
這並沒有加重亦安的工作量,到現在為止,亦安還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繁瑣事務,不至於都堆到一處。
又過了兩個月,秀女們初有成效,亦安便再次回到御前,她還是掌詔女官,聖人這邊也缺不了。
今日恰好尚仁來彙報文惠太子實錄的進度,聖人正在看尚仁遞上來的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