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考較(第1/2 頁)
簡單認識後,張夫子就打算讓李承平入座。
講學堂內沒有椅凳,地上僅擺放著一張坐墊,學子需跪坐聽課。
未等李承平坐定,就聽堂內有聲音響起。
“座次有先後,咱們都是以成績而論,這旬大考是攆不上了,但李兄既然是今年的案首,想必不懼夫子考較。”
“確實,有多大能力,端多大碗,小心別摔著。”
李承平將屁股從坐墊上抬起,直起身子。
他知道若不露點本事,這位置甭想坐安穩。
不知是不是張夫子有意為之,他讓李承平坐的位置正正好好位於第一排。
倒不是張夫子想坑這個新來學子,還是出於對山長的考慮,李承平到底是山長弟子。
“請夫子考較。”李承平出列道。
張夫子略微遲疑了一下,隨後點了點頭,質疑聲聽多了,他也好奇李承平到底有沒有真本事。
“你是今年的府試案首,四書五經想必是通讀過的,底子自不必說,但我看你本經還未抉擇,那便著重問問經學吧!”
李承平道:“請夫子考較!”
本經是讀書人的經世要義,言談,行事,盡皆以此而行,三觀皆依據本經來,研學貫通後,方可經世。
但凡是走舉業計程車子,都需要從五經中挑選其一,作為本經。
若考生能堅持到會試,到時會從四書五經中分科來考。
若是選的詩經,則考生選取主考官命題的詩經內容作答,考卷就會落入詩經這一房,詩房的考官則會單獨自行閱卷。
設定本經的意思,就是想要考生專挑一本經書研習,做到精益求精,不可貪多,導致學了個四不像。
李承平多少有點慌,五經他都有涉獵,只是有點駁雜,擔心會記混。
張夫子將夾在手臂處書冊放下,簡單思索後道:“《詩》中以道志也,何以陳之於勸懲黜陡之典?”
不單單是李承平在思考,講學堂內的其他學子同樣如此。
細細想來,有些學子不禁眉頭微皺,因為他們有些人一時間,也沒好的破題思路。
不像考察記憶力,李承平很難快問快答。
即興發揮下,道:“《詩》所以道志也,聖賢命弟子以觀民風。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美之而民知所勸;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刺之則民知所懲。以是巡行諸侯之境土,而黜陡行焉。”
見李承平不過須臾便給出了不錯的答案,張夫子面色如常,心底卻給李承平點了個贊。
從回答速度和內容來看,李承平儼然是個有真材實料的。
這題回答後,張夫子無意出第二道,可掃視一圈,見還有人不服氣。
能進關中書院進學計程車子,幾乎沒有庸才,李承平能夠如此之快的回答問題,卻不見得其他人就做不到。
李承平同樣看出,點頭示意張夫子繼續。
沉吟稍許,張夫子道:“經書暫且擱置,咱們還有課程進行,不宜耽擱太久,聽聞你以博聞強記著稱,咱們就來問對。”
古代夫子十分重視師徒關係,問對是老師與弟子之間的互動方式。
《論語》就是孔子與其弟子問對時的內容,當前的問對逐漸演變成了考較弟子時即問即答,講究一個反應力。
“大才至於是邦也,王必問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李承平沒有遲疑,回道:“大才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大才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君子所以異與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