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考察老街人文景觀(1)(第1/3 頁)
在發燒昏睡中,賽彌陀又穿越到了2017年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曹路鎮龔路老街。現在,賽彌陀作為直二村南市梢的村民,想到了追憶一下龔路老街的舊時情景。於是,利用學生放暑假期間,帶領部分龔路中心小學的學生,徒步參觀了龔路老街東南西北各處的老店、名宅以及橋樑等舊址,完成了一個龔路老街文化之旅,實地考察一番龔路老街的舊時人文景觀,旨在希望不久的時候能再現昔日龔路老街的古鎮風貌,從而留住老一輩的非遺文化資源和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下面,就是賽彌陀這次龔路老街文化之旅的記錄——
隨著浦東新區曹路鎮直一村、直二村住宅的拆遷,家住龔路老街的村民們的老房子不少已經被一一拆遷。與大多數村民一樣,賽彌陀雖然早已經搬離了老街的住宅,但對於老街還依然有懷舊情結。不久前,聽說新曹路微信公眾號出臺了《追憶記憶中的龔路老街》,看到直一村張惠娟、阿標寫的回憶龔路老街北街(西街、東街、北街)的美篇,感覺不太完整。於是,就透過從當地高齡老人的嘴裡,全面瞭解了龔路西街、西市梢、東街、東市梢、北街、北市梢,還有南街、南市梢、南河塘的歷史資料回憶介紹的情況,完成了龔路老街東南西北的人文景觀的追憶。
首先,賽彌陀帶領學生來看龔路東街和東市梢。這裡主要有值得欣賞的“建築文化”和“民間收藏文化”以及值得追憶的“商業文化”特色。
“建築文化”特色就是位於龔路東街20號,至今唯一一座儲存完好的、古老的、豪氣的私人住宅,稱為“賢生民宅”。這是一棟建造於上世紀初的老房子,它是整個龔路老街上儲存最完整的老建築了,現在是龔路居民委員會所在地。學生們看到,“賢生民宅”裡面很漂亮,畫棟雕樑確實值得欣賞,院子裡還有一棵上百年的銀杏樹,樹冠都探出頭到了牆外。
“民間收藏文化”特色就是接下來看到的東街34號弄堂裡鮮為人知的“浦東民間收藏館”。在這之前,老百姓們根本就不知道龔路老街還有這種冷門的場館。一般情況下,只有經常參與做收藏的人才知道,平常人都不知道。
“賢生民宅”的東面是龔路老街的東市梢,現在都成了廢墟。但聽老一輩的人說,以前這裡曾經是具有濃郁“商業文化”特色的地方,有龔路最早的龔路銀行、龔路肉莊、龔路醫院、百貨商場等公共場所。那時,銀行裡還曾用過民國和新四軍的錢幣。
接著,賽彌陀帶領學生,瀏覽具有“商業文化”和“教育文化”的龔路西街、西市梢。龔路西街體現了“商業文化”特色。走過與北街相連的大橋,右轉彎向北約30米,左轉彎,來到了龔路北街與西街交叉的丁字路口,我們一眼就能看到西街盡頭,一共不滿20戶,西街口面向東南的原來是龔路水產隊開設的魚行攤,龔路街上的居民每天可以品嚐到各種魚蝦河鮮。
往西一點,可以看到左邊的龔路老銀行和右邊的龔路老肉莊。賽彌陀介紹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以前,計劃經濟用肉票、油票時,居民們半夜裡就拿個破籃子,來肉莊門前排隊賣肉,好肉買不起,一般都買一些豬頭肉、豬尾巴,一個月三兩菜油不夠吃,就買點豬油回去省著點炒菜、放湯吃。”
再往西走,是西市梢,也就是現在的龔路新西街,這裡是體現“教育文化”和“商業文化”特色的地方。
賽彌陀告訴學生:龔路新西街30號——現在龔華路69號,龔路中心小學18年前異地搬遷的舊址,後來改建成為現在的龔路幼兒園幼托分部以及老年活動中心。20年前,西街就很熱鬧了,最東面老肉莊的西面有一個“大陸車行”。車行老闆有個孫子在龔路中心小學讀書時,曾經申報了一個小發明專案——腳踏車鋼圈矯正支架,獲得過全國創新大賽金獎,這是學校科技“教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