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絕世妙計(第1/2 頁)
“原來如此”,楊洪終於止住了這個話題另問到,“聽聞不捨頗擅天文之道?”
“下官不明天文,只是天子有問,不敢不答而已”。
話到此處,楊洪從容的臉上終於難得的露出了一絲輕笑:“不捨能在御前答辯天象,得天子賞識親封,還能駁得董休昭氣急暈厥,此事在成都已經人盡皆知,又何必自謙”。
不待趙驥措辭解釋,楊洪又續道:“天降祥瑞後,陛下不顧群臣反對,已在昨日決意東征,軍令便是和你的封賞詔書一起發出的,不捨因獻吉兆而得官,若是此戰不勝,又將何以自處呢?”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這些呢?趙驥背上不由冷汗直冒,他可是知道猇亭之戰結果的,到時候大軍慘敗,像董允這些反對東征的大臣說不定就會給自己安個妄言亂政的罪名,殺不殺頭還不就是別人一句話的事。
楊洪把趙驥的神情變化都看在眼裡:“看來不捨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說並非一致,汝既忝為議曹,不知對於陛下東征一事有何主張,不妨實話實說”。
報吉的話已經說出口,肯定是收不回來了,想收劉備也不會同意,那就只剩一條路了,幫劉備打贏。
可自己該怎麼幫呢?趙驥在腦中急速思索後世人關於此戰的反思,看能否找到破解之道。
半晌後,趙驥長吁一口氣:“此戰於我軍大不利”。
“喔?”楊洪饒有興致地問,“不知有何不利?”
“不佔地利”
“地利?”楊洪有些不解,“我軍位處上游,怎會不佔地利?”
“當然不利”,趙驥很肯定的答到,“出三峽以東直至夷陵,四五百里皆是高山峻嶺,東吳水軍又強於我軍,輜重肯定轉運困難,一旦相持,我軍便難以久戰”。
“若我是吳將,便主動退守夷陵據城而守,把崎嶇山道盡數讓予我軍,夷陵地狹,既難展開兵力,又不能穿插迂迴,我軍除了附城攻堅別無它法,如果吳軍死守不出,我軍求戰不得,待到師老兵疲之時,勝負之數亦未可知”。
趙驥說完望向楊洪,只見他面色凝重、陷入沉思,半晌後才緩緩開口說到:“不捨言之在理,那麼依你之計,我軍該當如何行止?”
趙驥斷然道:“宜出澧水,至湘水以西,打運動戰,因糧於敵,吳軍應接不暇,只能分兵防禦,可以各個擊破”。
趙驥之所以說得如此篤定,那是因為這條對策根本就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一千多年後,後世的某位高人在讀二十四史時對此戰批註的評語,作為一名不世出的偉大戰略家,這位高人的看法絕對是不同凡響的。
楊洪的面色比之前更凝重了,彷彿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發,一動不動,顯然是被這不循常理的戰略構思給震驚了。
就這樣好半天后,楊洪才有點痴痴地回過神來,難以置信地說:“我本以為不捨是個諂媚佞臣,還想趁今日當面敲打一番,原來竟是腹有良謀的策士,此計當不輸法孝直”。
趙驥心中好笑:想出這條計策的人豈止是腹有良謀。法正?法正的計謀能和想出四渡赤水的人比嗎?
“世人皆以為我軍東征必出三峽,不捨此計另闢蹊徑,當真是出人意料”,楊洪讚道,“不過有些細節我還沒想明白,不捨今日且先回去,過幾日我們再議”。
逐退趙驥後,楊洪獨自坐在案前冥思苦想,又取出地圖反覆檢視,越想越覺得這次的舉國東征形勢不妙,枯坐到半夜,他猛的合上地圖,閉目沉思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起身疾步往外走去。
“嘣嘣嘣”,楊洪用力叩響一處宅院的大門,等了片刻,一名老僕開門詫異道:“楊太守?”
“引我去見丞相”,楊洪怕老僕囉嗦,又加上一句,“有急事”。
老僕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