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2 頁)
若是憑著父親應與姜伯父同窗十幾年的交情,嘉讓嫁給姜浮寧定能過的十分順遂。
若是沒有這「輾轉三嫁,不得善終」的惡咒,那麼嘉讓現在也嫁為人婦,過著相夫教子,平淡順心的生活了吧?
應請讓無奈的搖了搖頭,妹妹與這姜家兒郎也確實沒這緣分,而妹妹這輩子怕也只能成為男子。
罷了罷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什麼都事事順遂?自己不也一樣嗎?
現如今鴻臚寺直接接管四夷館,分別設定了暹羅館,高麗館,緬甸館,西番館四大館,還有一些人數較少的外族館。
而這次阿耶漢遣使團來的人數比較多,學子一共有四十七人之多,還有一些伴讀人員和阿耶漢使官,浩浩蕩蕩來了百來號人,修文帝直接將四夷館以南的南京閣撥給了阿耶漢遣使團居住,現如今南京閣有各個宮裡派去灑掃的小黃門和小宮女。
嘉讓拿著松真道長的推薦信去了阿耶漢館報導,負責管理外來譯官的譯官廖舟知道這是上面打好招呼要多多關照的人。
廖舟看完推薦信,再看了看應嘉讓一眼,忍不住心裡驚嘆,曾經替魏大人辦事時見過應祭酒一次,一看就知道是位飽讀詩書,才幹斐然的大人,沒想到應祭酒的兒子也如此出眾,小小年紀便精通阿耶漢語,且長得如此昳麗驚人,不僅拉高了整個四夷館的平均顏值,這簡直是在為大齊塑造國家形象啊!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嘉讓昨日興奮的睡不著覺,一大早就捯飭好,直往四夷館奔,還是第一個來報導,所以廖舟親自領著應嘉讓來到南京閣,都沒有考她幾個問題,就帶著她走進要住的屋子。
嘉讓環顧屋子四周,簡單大方,寬敞雅緻,還配了一間小巧的耳房充作沐浴的隔間。嘉讓很是滿意。
廖舟笑意連連,「若是有什麼短缺,就和我說,等其他譯員到齊了,我再把這兒的注意事項和規矩說與你們聽。」
廖舟有意將這個「知心大哥」做好,將來也盼著這個應三郎能在祭酒大人和魏大人跟前說句好話,自己興許還能得了大人們的青眼。
應嘉讓見了個禮,「多謝廖大人,那在下現在就把屋子收拾一番再去前院找您。」
廖舟回到四夷館前院,這時來了一個身著藍袍的年輕郎君。年輕郎君手執舉薦信,因是還未弱冠,所以並未束髮戴冠,眉眼周正俊秀,膚色白淨,通身溫和正派的氣度,光人眼一看便極為有好感。
廖舟略略一打量,便笑眼看他。姜浮寧微微向廖舟福身,廖舟也禮貌性的回了禮,接過舉薦信,廖舟一看不得了,原來是大理寺的姜評事,是今年殿試三甲頭名,父親是前些時日因為撫卹金一事被貶至胥蘭的戶部姜大人,雖然父親被貶,但是他還有個最近升遷的親叔父,且他叔父並沒有兒子,將來這位的前途仍舊是一片坦蕩。
幸而方才並沒有什麼失禮之處,廖舟心想今日是怎麼了?一個個官宦子弟都來四夷館做接待?
「原來是大理寺姜評事。」廖舟比方才更為恭敬。
「廖大人好。」姜浮寧聲音不鹹不淡。
他剛任大理寺評事不久,是和應家哥哥同一個職位,這本是不可能落在自己頭上的,畢竟父親被貶,自己的起點又能好到哪裡去,幸而三叔政績斐然,得皇上青眼,從地方上升遷回京,保住了姜家在朝中的地位,才有自己如今的際遇。
「姜評事一路趕來想必也累了,隨我去茶水間飲一杯吧。」
雖然剛剛那位應家小郎君和姜評事出生一樣是官宦子弟,可如今身份可不一樣,一個是有功名在身的大理寺官員,而一個是修道士。
理所當然是要將姜評事請去裡間喝茶洗塵。這可不是關乎勢力不勢力的問題,而是官場上的一套生存法則,從小細節著手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