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疾奔一里路後,追兵漸漸被甩開,又奔一里多路時,穿過一片樹林,回頭已看不到追兵。硃安世這才放慢馬速,調轉馬頭,揀了條小路,向南繞行。不到半個時辰,回到山洞。
驩兒聽到馬蹄聲,在洞口悄悄探頭,見是硃安世,叫著跑出來:&ldo;你真的救出它來了!&rdo;
硃安世跳下馬,得意道:&ldo;吾乃硃安世也。&rdo;
驩兒睜大眼睛,用力點頭,硃安世第一次見他露出笑容,現出孩童樣兒,不由得伸出手摸摸他的頭,笑著進洞,收拾行囊,很快出來,抱驩兒上馬,穿過田野,沿一條山路,向西奔行。
司馬遷和衛真離開了石渠閣。
衛真小聲感嘆:&ldo;難道《論語》真是從那個地洞被盜走?誰這麼大膽?敢在石渠閣挖秘道?&rdo;
司馬遷見前面有黃門走來,忙制止:&ldo;回去再說。先去太常那裡交差。&rdo;
見了太常,司馬遷呈上文卷,太常展開一看,見只有寥寥數語,且全是猜測,不見定論,免不得又一番責罵。
司馬遷唯唯謝罪,不敢分辯,因念著心事,順口問道:&ldo;不知《論語》遺失一事可有下落?&rdo;
太常叱道:&ldo;幹你何事?還不退下!&rdo;
回去的路上。
衛真納悶道:&ldo;什麼人會偷《論語》?&rdo;
司馬遷嘆道:&ldo;如今,孔子之學,通一經,就能為官受祿,儒家經籍,早已成為富貴之梯,人人爭攀。&rdo;
&ldo;但朝廷只設了《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五經博士[《漢書&iddot;百官公卿表》:&l;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初置《五經》博士。&r;],學這五經才有前途,並沒聽說有誰學《論語》得官祿的。&rdo;
&ldo;《論語》是孔子親身教授弟子之言,比那五經更真切深透。用《論語》解五經,才是正道。只可惜我當年師從孔安國[孔安國:孔子十一代孫,西漢經學家。司馬遷曾師從於孔安國學習古文。《漢書&iddot;儒林傳》:&l;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滕》諸篇,多古文說。&r;(陸德明《經典&iddot;序錄》作十二世孫,此據史記)。]時,年青無知,只學了《尚書》,未請教《論語》。後來恩師去世,現在悔時,已經晚矣。&rdo;
&ldo;主公學《論語》是為求真知,他人卻未必這樣,衛真雖然見識短淺,但遍觀滿朝人物,多是阿附主上、求榮謀利,有幾個真學者?有幾人求正道?他們要《論語》何用?&rdo;
&ldo;正因如此,他們才要引經據典,借孔子之言,自樹正統,排除異己。想當初公孫弘與董仲舒同得天子賞識,兩人主張不同,互不相容。公孫弘更加得寵,一路扶搖直升,官至丞相,猶嫉恨董仲舒學問高過自己,最終逼其免官歸鄉。學問之爭,從此變成權勢之爭。&rdo;
&ldo;話雖如此,可誰敢冒險到石渠閣盜書?不要命了?&rdo;
&ldo;我也想不太明白。不過當今之世,人心大亂,利令智昏,前日竟有人盜走宮中汗血馬。&rdo;
&ldo;有人宮中盜馬,有人秘閣偷書,這天下真是大亂了。主公剛才見太常,為何不稟報秘道一事?&rdo;
&ldo;我才要說,就先被太常喝止,不許我管這事。&rdo;
&ldo;這倒也是,這事無關主公職任,還是遠避為好。&rdo;
&ldo;實錄史事是我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