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5 頁)
手續。大家把屍體抬進棺材裡,釘上了棺材蓋。老家人點了香,撫棺而跪,磕了頭,就由槓房抬起棺材,向西走去。第一個經過的路口就是北半截衚衕,衚衕南口就是瀏陽會館。老家人胡理臣痛苦地想著:〃真沒想到我家少爺住的地方,離刑場這麼近!〃
一行人等再朝西走,越過了一個衚衕口,走到了下一個衚衕口,開始左轉進衚衕,走到盡頭再右轉,一座古廟展現開來。他們在廟門口歇下,胡理臣先進廟裡洽辦,羅升在斜陽中望著廟門,正門上頭有三個大字……〃法源寺〃。
第十三章 他們都死了
棺材停在法源寺的後房裡,下面用兩個長板凳橫撐著,正面沒有任何文字,是誰的棺材,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
老家人們幫著抬棺材、架板凳,忙得滿頭大汗。胡理臣從腰問掏出一條毛巾,沒有擦汗,只用來把棺材擦得乾淨、仔細,一如幾個小時前清洗小主人的血臉。最後,擺上香案,一齊下跪,磕著頭,他們終於哭出聲來,一一訴說著少爺的苦命與不幸。
在停樞間的門民一位老和尚默默站在那裡,他是餘法師,旁邊站著長大了的普淨。
他們一言不發,卻滿面悲慼。不久,他們相偕走開,走到大雄寶殿前的舊碑旁邊,沉默著。
〃普淨,〃
餘法師終於開了口,
〃你看到了,這就是走改良路線者的下場!整整十年前,康有為在這古碑前面跟我們相識,十年來,他鍥而不捨、失敗了再來、失敗了再來、失敗了再來,終於說動了皇帝,得君行道,聯合譚嗣同他們搞起變法維新了。
但是,表面上的成功,其實就是骨子裡的失敗……康有為花了十年心血,只證明一件事,就是譚嗣同用鮮血證明的:改良之路是走不通的。他們用失敗證明了此路不通,結論是,要救中國,只好大家去革命。
譚嗣同可以不死卻甘願一死,最大的原因,就是要證明這一結論。
我老了,不能有什麼作為了,我看,從今天以後,你還是做離開廟裡的準備吧,到天涯、到海角,把自己投身出去,去做一個真的革命黨吧!寺廟對真正有佛心的人說來,其實至多隻是一個起點和終站,因廟生佛心,因佛心而離開廟,在外救世,也許有一天,你救世歸來,可在廟裡終老; 也許有一天,你救世失敗,和譚先生一樣,可在廟裡停靈。
不管怎麼樣、不論哪一種,都比年紀輕輕的就在廟裡吃齋唸佛敲木魚來得真實、來得有益。我看,是時候了,你也二十六歲了,你就照師父指示,準備一下吧!〃 餘法師說著,輕拍著普淨的頭,普淨深憎地望著師父。低下頭,一會兒.再抬起頭來,咬著嘴唇道:
〃我從八歲到廟上來,就一直擔心有一天師父會不要我了,十八年過去了,今天我終於從師父口中聽到這種話。當然我知道這不是師父不要我,而是更要我去做我該去做的事,我就照師父指示,到天涯海角去。唯一的遺憾是我不能由早到晚照料您老人家了……〃
餘法師微笑著,又輕拍了普淨的頭。
〃普淨你看,譚先生死了,他有父親在堂、有妻子在室。他又由早到晚照料誰呢?在四萬萬中國同胞前,他一己之私的親情,一概捨棄,誰也不照料,照料的只是眾生。這種心懷,才真正是出家人的心懷。儒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佛門卻是'舍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大感情的人是不在意小感情的。〃
〃那麼,師父,你為什麼三十歲以後才出家?〃
普淨頂了一句,〃你為什麼不把廟作為起點,而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遁入空門.把廟做為終站?〃
餘法師為之一震。但是他很快恢復了常態,他轉了身,對著廟門,沒有看普淨:
〃這是你十年前就問過我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