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道不足懼(第1/4 頁)
從那以後,許仙有時間了就會找老者聊一會兒,兩人倒是聊得頗為投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老者說姓名早就忘了,可以叫他釣叟。
釣叟雖然在西湖斷橋垂釣,心裡想著的卻是國家大事,他的話題都是隨著變法展開的。
楚國窮。
不是說楚國Gdp到了崩潰的邊緣,而是朝廷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造成財政匱乏。
楚國繼承了後周的一切。
但凡一個國家是繼承而來,那麼免費獲得國土、權力的代價,就是連前朝的疾病也一起接了過來。
不能只佔好處,不付出代價,對不對?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建立大楚,免費繼承了後周的國土、官員,相當於什麼都沒有變,只不過換了一個皇帝。
後周的官員留在崗位上繼續發熱,在統一戰爭中為了減少反抗,南方十國的官員也大多留了下來。
不僅是宰相、樞密使、節度使......就連團練使、刺史也大有人在,再加上朝廷新設立的通判、知州等等,什麼官都有。
此時,大楚朝廷是一鍋大雜燴。
“冗官”的積弊,開國時就有了。
文彥博說:“非與百姓治天下,與士大夫治天下。”
怎麼與士大夫治天下呢?
無非是分享利益。
在楚國,只要一人當官,全家都能受益。
從宰相一直到大夫,都有資格讓子孫、親戚做官。
開國功臣曹彬去世,換來家族20多人做官的資格。李繼隆去世,也蔭庇了幾十人。
再加上科舉擴招、賣官鬻爵、商人授官......楚國官員的數量急速膨脹。
楚真宗年間的官員數量是9700多人,到楚仁宗年間就漲到餘人。
這還只是有級別的正式官員,待崗、候補的更是不計其數。
更重要的是,朝廷給官員的工資很高。
楚國工人、農民的平均月收入是1800錢,只夠一家人餬口而已。而一名九品官的工資,就能達到錢。
宰相就更誇張了,月工資是40萬錢,這還不算其他補貼、福利。
都說楚國是讀書人的天堂,可不是嘛。
但享受著高福利的楚國讀書人、官員,已經成為威脅肌體健康的惡性腫瘤。
相比冗官,冗兵也是大問題。
大楚初年,邊疆有遼國、西夏在鬧事,朝廷不得不在邊疆屯駐重兵,再加上中原無險可守,只能增加禁軍數量來保衛汴梁。
為了防止農民起義,每逢災年,朝廷都會到災區招兵。把青壯年都安撫好,想起義都找不到人。
楚國逐漸形成遼國、西夏、汴梁三大重兵區。
有多少人呢,100多萬。
楚太祖年間,全國士兵共有37萬,其中禁軍19萬。
僅僅幾十年後,這個數字就翻了3倍。楚仁宗年間,全國士兵共125萬,禁軍82萬。
125萬士兵的糧草、後勤、補貼、裝備......任何時代都是一隻吞金獸,在農業社會足以拖垮一個國家的財政。
冗費則來自皇帝、官員的奢靡浪費。
皇帝嫁女兒、娶兒媳婦要氣派吧、慶賀太平盛世要辦舞會酒宴吧、各部門要不要經常考察、旅遊啊?
除了正式官員以外,那些辦事員、科員等“吏”是沒工資的,但也得養家吧?只能靠貪汙受賄了。
大楚經濟再發達,也經不起這麼造啊。
大楚的花費很大,可收入卻有限。
公元780年,宰相楊炎建議德宗施行“兩稅法”,廢除“租庸調製”,只收取地稅和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