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2/2 頁)
1886年,在清國政府的幫助下,開設了通往朝鮮的電報線。電報從奉天經鳳凰城、安樂、朝鮮義州、平壤、漢城到達仁川。清國境內段線路600裡,朝鮮境內段線路1,300裡,全長1,900裡。電報線與清國電報網連線後,直通北洋大本營天津,成為清國第一條陸路國際通訊線路。清國、日本、朝鮮之間的電信接駁後,有了穩定的電報通訊業務。清日戰爭開戰,這條國際線路在入朝清軍與北洋大本營間的聯絡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國海外電報事業一直受制於國家對外政策的嚴格限制,外國電信資本很難涉足清國的電信事業,但敷設海底電纜線路與清國的電報網接駁工程卻屬例外。1871年,丹麥大北電信公司從海參崴經日本長崎到上海敷設了一條海底電報電纜,產經權歸屬丹麥大北電信公司所有。當時的技術尚處於單芯電纜時代,在電信專利壟斷下,各國電報線路使用收益的三分之一都須支付丹麥大北電信公司。1884年,英商大東電報公司先後從上海到福州,從福州到香港敷設了海底電報電纜。1886年,清國力主自辦電報,成立了電報總局,下設官電局和商電局,獨立經營電信業。清國政府鼓勵民間商辦電信,由電報商局統籌集資建設商線,主幹線京滬、長江、京通各地線路,通往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給商業繁榮帶來了生機。軍事線路稱為&ldo;官線&rdo;,由官電局經營,官線電報諸線主要分佈在滿洲境內。1888年,清國自主敷設了大陸直通臺灣的海底電纜,線路全長177海里。
hqread 虹橋讀吧
第31節:野戰通訊(2)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