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從吉林大安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屬材料專家徐惠彬(第3/4 頁)
在學校層面,他能夠協調不同院系之間的合作,促進材料科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等學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他推動熱障塗層技術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應用研究,透過整合資源,使北航在航空材料等相關領域的科研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同時,也為他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實踐平臺,鞏固和拓展了他在材料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院士科研之路
徐惠彬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金屬材料專家,長期從事先進航空發動機高溫材料和特種功能材料的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人才培養。
徐惠彬與muller教授共同揭示熱彈性馬氏體相變滯後本質,形成“理想偽彈性 muller-xu 一維熱力學”理論。
徐惠彬報道NimnGa高溫形狀記憶合金新體系,熱迴圈1000次後相變溫度與形狀記憶效能基本不變,且克服其脆性大的缺陷,獲得高拉伸應變。
徐惠彬院士研製出高品質NimnGa磁驅動形狀記憶合金單晶,獲國際最高15%馬氏體孿晶再取向應變,並在-112c~17c寬溫域獲6%以上大磁致應變。
徐惠彬還提出熱磁耦合相變學術思路,引發國際關注,且自主研發出NicumnGa新型磁驅動形狀記憶合金系。
徐惠彬院士透過材料成分設計和合金化,突破晶體生長技術,研製出寬溫域巨磁致伸縮材料,使用溫度範圍拓寬到-80c~+100c,低溫效能提高4倍,並獲應用。
徐惠彬院士揭示稀土巨磁致伸縮材料極易腐蝕的物理本質,透過合金化設計等,發明耐腐蝕巨磁致伸縮材料,在磁致伸縮效能相當的情況下,耐腐蝕效能提高10倍,並獲應用。
徐惠彬負責熱障塗層材料、工藝、服役表徵研究,研發出滿足先進發動機要求的陶瓷隔熱材料和金屬粘結層材料。
徐惠彬院士提出新型梯度粘結層結構熱障塗層,突破關鍵技術,設計研製葉片塗層服役模擬試驗系統,並獲應用。
徐惠彬院士在新型鈰酸超高溫熱障塗層研究取得突破,解決Lc熱膨脹係數低溫段突變難題,設計Lc\/YSZ雙陶瓷層熱障塗層結構,提高抗熱衝擊效能,突破製備技術難題,實現1300c級別超高溫熱障塗層在先進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
科研之路解碼
徐惠彬院士的研究成果,對他後來當選為院士產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徐惠彬在德期間,與導師共同揭示熱彈性馬氏體相變滯後本質,形成“理想偽彈性 muller-xu 一維熱力學”理論。
這為形狀記憶合金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提升了其在國際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回國後,徐惠彬在新型形狀記憶合金、熱障塗層和磁致伸縮材料等特種功能材料研究中,取得關鍵技術突破。
如他研發出高效能的NimnGa高溫形狀記憶合金新體系、寬溫域巨磁致伸縮材料、耐腐蝕巨磁致伸縮材料,以及多種熱障塗層技術等。
這些成果為我國先進武器裝備和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體現了科研成果的重大應用價值。
徐惠彬先後主持20多個國家(國防)重點和重大專案,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等多項科技獎勵。
還獲批“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這些專案成果和榮譽的積累,充分證明了其科研能力和學術貢獻,為當選院士增添了有力籌碼。
徐惠彬院士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指導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各30餘名。
其中包括全國優秀博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