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第1/2 頁)
周駿譽和司徒硫聽了蘇丞相之言,已經脊背生寒。光是封存戶部的相關帳目和不讓自查兩項,已經絕了周駿譽的所有退路。
蘇丞相之言自然有道理,但是都察院剛巡按了江南和德州倉回來,還有一部分人在盤戶部的舊帳,現在又要派出人手巡視全國,都察院的人又沒有三頭六臂,哪裡忙得過來。
只是如此情形下,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也不敢反駁啊。
致和帝問左右都御史意見的時候,兩位御史都是先保證了一番為國出力是本分,都察院上下必定盡力而為,再委婉的表達了都察院人手不夠。
這時候,張修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臣有一建議不知可行否?」
致和帝道了准奏。張修接著道:「正如程尚書所言,朝廷兵多將廣,讓都察院一一巡查核對花名冊,確然忙不過來。臣以為除了之前到戶部幫忙整理帳冊的翰林們可加入這次巡查外,還可讓各地監軍、守軍派出人手互查。」
現在德州倉失火的案子真相大白了,竟是有人蓄意縱火。張修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上回有人借陳御史之死彈劾自己未果之後,又將主意打到了自己兒子頭上,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既如此,張修自然要反擊。
古時候交通不便,朝廷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避免形成割據勢力,專門設定了監軍一職。監軍代表朝廷協力軍務,督查將帥,多為宦官擔任。說白了,監軍便是皇上放在軍中的眼睛。
這些年四海昇平,並無大的戰事,監軍一職便不顯山露水,但是若是出了吃空餉過於嚴重的情況,監軍也難逃其責。這等情況下,讓一個地方的監軍和守軍抽調部分人手去查另一個地方的守軍,這些人便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也不會不盡力,而且幾乎沒有被賄賂的可能。
如此一來,不但大大減輕都察院的負擔,都察院也可像在江南那樣,將人手分組,同時在多地展開工作;還並不擔心軍隊中的貓膩被掩蓋。
張修不出手則以,出手便是讓人生死相搏,多毒辣的手段啊。
「臣附議!」
「臣附議!」
文官們聽了軍中腐敗至此,盡皆憤慨,自然附議者眾。而周駿譽在這一片附議聲中,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站穩的。
第52章
致和帝也覺張修言之有理, 問道:「那眾卿以為巡邊隊伍如何分配?」致和帝這次是動了真怒,壓根不給人討論方案的機會。既然張修這個方案言之有理,又能提高效率, 便直接拍板採納了。
軍中大震動啊,這次之後, 恐怕傳統軍中勢力範圍也要重新劃分了。而近日,便是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關鍵之戰。朝會上的唇槍舌戰之激烈便可以想像了。
第一個走出班列的依然是牛繼宗。戶部右侍郎田彥雖然罪有應得,但是究竟怎麼落罪的,朝上眾人也心知肚明。
現在輪到兵部震動,牛繼宗比誰都怕步田彥後塵,因而掙扎得比誰都激烈。
牛繼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兵者, 國之大事, 不可不查。但我朝疆域遼闊,若是軍隊之間相互監察,宜就近互查, 方能免於旅途勞頓,更快查清各地守軍花名冊。」
牛繼宗自然言之有理, 可是現在於致和帝而言, 要的不僅是快, 更是要徹查。相鄰守軍之間因聯絡較多,不排除有交情, 相互隱瞞。倒是東西南北大對調,各地駐軍之間定然在覆核花名冊一事上盡心盡力。
朝上眾人這點眼力見自然都是有的, 哪怕周駿譽等真心希望就近互查的人, 也不敢附議啊。
牛繼宗發言之後, 朝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片刻之後, 蘇丞相走出班列道:「皇上,臣以為如此安排不妥。我朝確然幅員遼闊,若要徹查全部軍隊花名冊,需要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