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同迴歸(第2/3 頁)
把天崑山要塞以東的部落全納入勢力,分設衛,旗,屯。得部眾三十萬,抽了六千多勇士編練了六個後備團。至此,秦漢西征擴張告一段落了。
秦漢和歐陽飛燕商議對後備軍進行整編。後備團共編有三十五個,以前編成的三個野戰旅抽了十五個團,還有二十個團待編成四個旅,新編的六個團還差營團幹部,秦漢下令抽調千水湖大營軍隊的副職來升任。這大抽調,把軍隊原來的副職基本都抽走升用了。
花了一個月才把軍隊徹底整編完,秦軍除了秦衛軍和忠勇旅有明顯的部落印記外,其餘野戰軍二至八旅全部以營為單位打散,重新編成,二,三,四旅已編好的都重新打亂編組,保證來自同一部落的人數最多不超一個團。雖然造成了一些混亂,但為了以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備軍各旅改編完成後,秦漢著手編組方面軍。秦漢以秦衛軍一個團和四個野戰旅組建成一個軍,常設正軍職一人,副軍長二人,副軍職軍法官,書記官,軍醫官各一人,軍部機構有一曲(五十人)軍法員,一曲書記員,一曲傳令兵,一曲軍醫,特編一營軍部警衛。
第一軍,由四哥秦凱任軍長,第一副軍長為查干卓,第二副軍長由二旅長秦小東,其餘軍法官,書記官,軍醫官等由軍法部和書記部等派人。由秦衛軍二團,野戰軍忠勇旅,二旅,三,四旅組成第一軍。秦衛軍第十團,五旅,六旅,七旅,八旅組成第二軍,軍長為十三哥秦北,兩個副軍長待定。組建完成後,秦漢下令大練兵,爭取最短時間把副職軍官選出來。
秦漢又待了七天,他親自走訪檢視每個團的練兵情況,獎勵成績突出的,懲罰成績落後的。並讓所有人都認識秦漢他本人,也會露點實力和戰力震撼人心。效果十分理想,所有秦軍野戰旅將士都知道他們的軍主弱冠之齡就擁有了三階的實力,斬殺過四階的戰績。素漢的威望也提升不少。
秦漢和歐陽飛燕召集四哥秦凱,九姐泰雅,十三哥秦北,忠勇旅旅長查干卓和其他的旅長舉行會議。會議主要有三個主題,一是總結大練軍的情況。二是討論後備軍後備團的組建問題。三是駐軍留守問題。
首先是兩位軍長報告練軍情況和各自軍中還存在的問題和比較新穎的戰法,陣法創新等。第一天擅長打硬仗,打攻堅戰,其中重灌營的運用也十分熟練。有兩支戰力拔尖的老部隊帶,戰鬥力發展迅速,遠超第二軍。秦凱和查干卓分別就第一軍發展戰略戰術向秦漢作了報告。
第二軍,新兵比例大,戰鬥力形成束速度較慢,軍長秦北也向秦漢和眾人詳細述說了第二軍存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事項。有一個旅才磨合了一個多月,按秦軍戰鬥力達標標準還是妥妥的新兵部隊,還需時間練兵和實戰。秦北把自己的練兵計劃向秦漢作了報告,第二軍各旅長也立下軍令狀,用三個月時間達到第一軍現在平均水平。
講了軍隊訓練問題,大家開始討論起後備團建設問題。上次戰鬥後,能快速滿員,部隊戰鬥力不掉落的最大原因就是有後備團存在。大家展開激烈的討論,原草原上的部落推崇全民皆兵,認為秦漢五十抽一太保守,部族頭人一般是十抽一,但秦代部落的人怎認同五十抽一,他們一直是質量論的代表,反對數量決勝論。
秦漢最後一錘定音,堅持五十抽一比例,但為了不打擊部眾的參軍熱情,秦漢決定後備團數量參考大營周圍人口數和麵積而定,像措那湖大營周圍百萬部眾,秦漢規定最多可編二十五團,且秦軍野戰軍沒有對後備團的管轄和使用權。後備團由大營野戰軍負責訓練,後備軍部管理,都沒有調兵權,作戰調兵權只能由秦漢授權。由二哥秦雷兼任後備軍軍長。
鑑於措那湖大營已抽二十個後備團,所以秦漢決定以募兵的方式再編五個後備團,待遇也比從前後備團好了不少,雖然軍餉待遇不能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