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4 頁)
啊,全部都要消失不見!
沒人可以承擔這種損失。
反正現在長安的民生情況,朝廷養官養兵的情況就那麼一回事,這麼多年過去也沒出什麼亂子,而且一時半會也不可能有什麼改變。
戰爭是不會等著你把一切都準備好再發生的!
與其想著“節流”,還不如在“開源”這一塊想想辦法。
吐蕃邊將乞力徐迷信契約誓言,這不正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時候麼?這時候不出兵,那要等什麼時候?
至於誠實守信什麼的,也是要分情況看待的。吐蕃那樣的化外野人,在我大唐眼裡與牲畜沒有什麼區別。
人跟人之間可以講誠實守信,人跟牲畜之間有什麼道義可講呢?
總結一句話:只管衝就得了,打贏了什麼都好說。
李林甫的建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支援,而支援張九齡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幾個科舉出身的中書省官員而已。
其實想想也明白到底怎麼回事。
因為無論打不打仗,按照張九齡的思路,肯定要大砍京官的編制,同時還要砍薪水砍福利,還有那些隱性的好處也要砍不少。
爹媽不讓孩子吃飽飯,孩子尚且會有怨言,更何況那些在長安已然養尊處優的京官呢?
果然,李隆基聽從了孫誨的建議,派了一個叫趙惠琮的宦官作為監軍,和他一起回了涼州,敦促崔希逸對吐蕃用兵。
一定要出其不意,不得走漏風聲!
至於什麼一日殺三子之類的事情,早就被李隆基拋諸腦後了。戰爭機器即將開啟,朝堂內外也是暗流湧動,信件頻繁往來於河西與長安之間。
戰爭的陰雲,密佈在大唐與吐蕃的邊境上,局勢自此又開始緊張了起來,一如十年前。
……
“你不是說,只要一天就能出去麼?這都三天了,為什麼你還在這裡?”
嚴莊面帶嘲諷的看著方重勇問道。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人生總有意外嘛。
我等的人還沒來,大理寺環境不錯,我就想在這裡多住幾天……”
方重勇訕笑道。
之前他在嚴莊面前裝逼有多風光,現在被打臉就有多慘。
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呢?
方重勇總覺得一日殺三子的進展,不應該是現在這樣的,要關人也不是一直關大理寺啊!
大理寺是一個對全國各地案件進行復核的機構,但它同時也是一個臨時關押要犯的地方。
臨時,要犯,這兩個都是關鍵詞!
也就是說,很多政治上有問題的官員,他們可能第一站就是去大理寺先住幾天,說不定皇帝回心轉意後,就能直接將他們帶出大理寺,官復原職!
如果判刑了,那麼就會將其從大理寺轉移,該發配的發配,該賜死的賜死。
而且大理寺獄的條件,在唐代監獄裡面是比較好的,看守也比較嚴密比較規矩,受到外來的干擾比較少,不會讓某個被關押的戴罪之人,隨隨便便就被獄卒毒死之類的事情發生。
更不會讓犯人在監獄裡病死!
哪一環出了問題?
方重勇陷入沉思,也顧不得自己現在身上也是餿味,看起來沒比嚴莊好多少。
正在這時,監牢的門被開啟,穿著黃色宮服的高力士,雙手背在後面走了進來,若有深意的看著方重勇。
“走吧,聖人有請。”
高力士輕聲說道,語氣平靜淡漠。
他們這樣在皇帝身邊服侍的人,已經養成了一種喜怒不形於色的職業習慣。有時候語氣冷淡並不代表心情冷淡,只是習慣了而已。
“長者來得可有點晚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