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第1/2 頁)
先帝在時,長寧大長公主與成德皇后顧徽音交好,和繼後鍾氏卻多有齟齬,互不對付。後來先帝駕崩,新皇年少,鍾氏作為太后臨朝稱制,成了大胤九州真正的掌權者,大長公主府一度門庭冷落,少有人來。
如今時勢移轉,九州換了新天地,長寧大長公主是陛下十分敬重的長輩,她的壽辰多的是想來送禮的人。更何況,年年臘月十八,陛下都會親自駕臨大長公主府為姑母祝壽,從龍潛時就是這樣,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慣例了。
從前有太后和齊王在,沒多少人會真正在意這個慣例,但今時不同往日,這兩年眼看皇帝座下江山漸穩,後宮卻依舊空空蕩蕩,滿朝文武將心思動到這上頭的委實不在少數。無奈皇帝對此總是閉口不談,大臣們沒辦法,就把主意打到了皇族的宗親長輩這裡。
長寧大長公主素來掛心陛下的婚事,她是陛下嫡親的姑母,她的意見陛下多少總會聽兩句。是以每逢大長公主府的宴會,帝都各大高門望族的夫人總是會不約而同地領著自家適齡的姑娘前往,尤以壽辰這日最甚。從走廊這頭遠遠地望過去,整座園子裡紅飛翠舞,百花齊放,比之冬節會也不遑多讓,這算是大長公主府的宴會上慣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了。
但今日卻意外地有些不同。
來與宴的貴女仍然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卻沒像以往那樣在園子裡三三兩兩聚在一處折花扶柳,圍著大長公主打轉,反而其中不少人都坐到了賞花的席位上,目光時不時地就匯聚在一塊兒,朝右前方望去。
右席首座的少女著一身湘妃色縷金挑線裙,芙蓉如面,秀麗容華,面對四周無數打量的目光,依舊坐得脊背挺直,儀態高雅從容端方。
她姓沈名黛,是堰鶴沈氏的嫡長女,父親是當朝文信侯沈文德,祖父乃集賢殿大學士、太傅沈良及,稱得上世德鍾祥,秀毓名門。
但若只是這樣,還不足以引起在場這麼多高門貴女的注意。這些世家小姐們匯聚到此處,所思所想不言而喻,求的就是大長公主的一句「媒妁之言」。
而沈黛與她們所有人都不一樣。
她有「父母之命」——
天和十三年,先帝病重,彼時還是少年的太子凌燁,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帝國新的主人。
先帝為他選定了三位才能卓越、忠誠可靠的輔政大臣,除此之外,先帝在臨終前,還為新皇設了另一重保障。
他從十六世家適齡的貴女名冊中指了兩個人,作為新皇成年後,皇后與貴妃的首要人選。
其中一個是北境顧氏的大小姐顧柔則,另一個,便是今日坐在這裡的文信侯嫡長女沈黛。
只是新皇那時年少,和大胤祖制規定的天子大婚之齡尚有幾年差距,先帝出於時間的考量,並未下過明旨,怕的是世事易變,形勢易改。
由此也為許多人許多事留下了可操控的餘地——
宣熙四年,天子大婚之期來臨,太后極力阻撓。恰逢沈太傅髮妻病歿,沈黛為祖母服喪;而不久之後,北境亂事起,朔州總督顧崇山在齊王的暗中動作下,「意外」戰死,顧氏闔族守孝。那一年,太后最終以先帝留有遺命為由,如願推遲了天子大婚。
宣熙七年冬,已經奪迴天子權柄的皇帝冊立長子清晏為大胤儲君,面對朝堂上漸起的選秀呼聲,皇帝以太子年幼為由,始終表示拒絕;甚至對一些大臣們口中的「先帝遺命」,也不置可否。
而不久之後,先帝遺命中皇后的首要人選——北境顧氏的大小姐顧柔則突然開始高調議親,皇帝以表兄的名義許諾了賜婚恩典,等同於變相否定了先帝遺命的存在。
可現如今,一直安居慶州的文信侯嫡長女沈黛突然來到了帝都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為長寧大長公主祝壽,並且坐到了貴女席位的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