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的菜式---水煮魚片(食茱萸版)(第1/4 頁)
中秋節是團圓宴。
杜鵬舉沒有留在劉主簿家用飯,放下禮物略聊了幾句,便還要坐著驢車回去。
劉綽找了個口,借躲進庖屋裡,蒸了一批蛋羹出來。
她按著杜家的人口,打包了六碗蛋羹讓杜鵬舉帶回去,叮囑他回去吃的時候如何加熱才不影響口感。
曹氏一早就預備了給她二姐一家的回禮,卻唯獨忘記了如今他們家最拿得出手的回禮,便是灶君弟子劉五娘子親手蒸的蛋羹。
劉綽沒敢看杜鵬舉的眼睛,“兩份給長輩,兩份是姨夫和姨母的,兩份是表哥和表姐的。不是我小氣,這回禮也得顯出二姨母的身份和體面來。”
杜家的情況劉綽已經聽曹氏嘮叨過很多遍了。二姨母雖然是正妻,但家裡頭還有幾個妾室,也都有生育了。
雞蛋羹是來自正妻家親戚的回禮。她此舉是在給二姨母爭面子呢。
杜鵬舉揉了揉劉綽的頭,笑著道:“年紀不大,鬼主意倒多!”
劉綽的心理年齡可是很滄桑的,被一個半大小子當小孩子對待那滋味有些難以描述。
中秋節親戚朋友間會互送節禮,為了應付這個節日,劉綽提前讓曹氏多準備了好些小瓷碗和雞蛋。
杜鵬舉走後,劉綽又提醒劉主簿派人送了一份節禮到縣令府上去,除了曹氏做的糕點,劉主簿寫的詩文,還有同鍋做出的八碗雞蛋羹。
都是人情往來,所謂禮多人不怪。
每年中秋節的團圓宴,劉家都是五房聚在夏氏的院子裡一起吃的。
夏氏準備大頭,各房再自帶幾盤菜或是酒水過去。劉老爺子就圖個兒孫滿堂,熱熱鬧鬧。
今年,灶君弟子的雞蛋羹大出風頭,平時沒機會,中秋家宴都是自家人,當然也是最好一人一碗。
劉家門風嚴謹,沒有納妾的習慣。
劉蓉已經出嫁了,劉綽家就是五口人去夏氏那裡。
劉綽的二叔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也就是十四歲的二娘子,十二歲的三娘子和十三歲的二郎。
三叔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也就是隻比劉謙大一個月的三郎,七歲的五郎和九歲多的四娘子。
四叔有一兒一女,也就是比劉綽小三個月的六娘子和五歲的六郎。
劉綽的五叔剛成親不到兩年,也已經有了一個女兒,就是族裡頭最小的七娘子。
加上抱在懷裡的小的,共計24口人要一起吃飯。
劉綽看見曹氏將做好的蓮藕燉羊肉分成了兩份,又回想了一下祖父祖母那的佈局,猜想必定是分成兩桌,男女分席。
女兒聲名在外後,劉主簿時常在家宴客自然花銷大了些,但其實拿到的回禮更多。大部分時候,同僚們都是提著酒肉蛋等各種食材或是其他禮品上門的。
喜歡吃韭菜炒雞蛋的方縣尉更是按照劉綽的描述,找人打了一口鐵鍋送到了劉家。劉綽當時便拍著小胸脯,讓那下人回去傳話給他們阿郎,“等方叔父下次再來,一定能吃到更好吃的炒菜。”
過去了幾個月,蛋羹的做法自然早就流傳了出去。
有心的廚子只要多做幾次,摸索摸索,便能掌握裡頭的訣竅。但世人都愛吃個名頭,便是真有人能做出一模一樣的蛋羹出來,那也是後來的,沒有‘灶君弟子’這個光環的加持。
何況,現在生產力不發達,還沒有集約化地養殖蛋雞,有條件一次次拿著雞蛋做實驗的人家也不多。
彭城算是交通要道。往來客商不少。
聽說,已經有早點鋪子開賣雞蛋羹了。做的差些的專門忽悠外地客商吃,店小二還要把劉綽夢裡拜師的故事當成傳奇講給來客聽。雞蛋羹竟隱隱間有些成為彭城特色小吃的勢頭。
劉家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