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輿論反轉(第3/3 頁)
一邊遣出門生子弟闢謠,稱此事為無稽之談,一邊召集私兵武裝駐守祖宅以作最壞的打算。
但他們闢謠的速度,又怎麼可能會趕得上報紙傳播的速度。
李讓之所以要將時間拖到這麼久,一方面是為了讓輿論盡情的發酵,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報紙被印刷出來。
李世民這個皇帝親自下場,再加上李讓獻上的活字印刷術和新式造紙術。
一個半月的時間,足以印刷出百萬份報紙。
更不要說此時長安的印刷廠還在源源不斷將新印好的報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大唐的每一座城市。
最最最重要的是,輿論,是不需要證據的。
百姓們的心中早已蓄滿了怒火,而現在,這份怒火終於有了宣洩的物件。
大唐北方的所有大城市都沸騰起來,對於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的咒罵聲不絕於耳。
同一時間,李讓和李世民這兩個始作俑者,也在一干便衣親衛的護衛下急速的朝著渭州趕去。
他們必須以最短的時間之內趕到渭州。
因為輿論不是發酵就能達到目的,還需要人為的引導。
隴西李氏終究是傳承了千年的大族,就算此時名聲跌落到塵埃裡,百姓們對李氏的恨意也足夠深。
但若是沒有人去引導,毫無組織的百姓就算有勇氣去找李氏的麻煩,也不過是送人頭罷了。
那不是李世民和李讓想要看到的局面,因為百姓死的已經夠多了。
出了陳倉之後,李世民就開啟了急行軍模式。
除了必要的恢復馬力之外,所有人,包括他這個皇帝,都需要在馬背上吃飯和睡覺。
好在李世民本就是絕世猛將,這些事情根本就難不住他。
儘管做了幾年皇帝,但行軍打仗的本事他可沒有丟掉。
所以原本要七天才能趕到的路程,硬生生被李世民壓縮到了五天。
五天狂奔八百里,饒是李讓在草原上追擊頡利時,創下過一夜狂奔兩百里的光榮戰績。
當李世民在渭州城外下令紮營時,還是忍不住一頭從戰馬上栽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