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不過這不是阮綿綿的關注重點。提出此問,主要是因為阮綿綿想把話題往&ldo;從政為民&rdo;上引導。
她思忖著開口:&ldo;阿策,我曉得你是想出仕,探明雙親之事,一併振興家業。&rdo;她望向他,臉上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神態,道:&ldo;那之後呢,等你平步青雲,升官得勢後。你有想過要做些什麼嗎?&rdo;
王玄策未曾言語,面含探究。阮綿綿一向得過且過,迷迷糊糊。陡然提出這麼一個頗具深度的問題,確實有些怪異。
顯然阮綿綿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開始找補:&ldo;人沒有抱負,那和鹹魚又有何區別。&rdo;她改了幾個詞,試圖找回底氣:&ldo;我雖資質平平,卻也懂此理。做人得有抱負,崇高的抱負!&rdo;自己瞎圓了一波邏輯,有些心虛,卻還是嘴硬調高了語氣。
少年嘴角漾起清淺的笑意,他順著話問道:&ldo;我倒不知,綿綿竟有此覺悟。那依綿綿所見,這&l;崇高抱負&r;該為何種?&rdo;
話題終於被引到這兒了。阮綿綿喜不自勝,趕緊順杆往上爬,正氣凜然道:&ldo;為天下謀福祉!求一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的清明盛世!&rdo;
&ldo;為天下謀福祉,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rdo;王玄策若有所思,喃喃自語道。他抬頭望向阮綿綿,眸光堅定,黑白分明,&ldo;好一個清明盛世!&rdo;嘴角隱含笑意,&ldo;這是綿綿所願?&rdo;阮綿綿重重地點了點頭,神色認真。
&ldo;那,亦玄策之所願。&rdo;語調緩慢卻聲聲擲地,似是誓言。
馬車緩緩地行進,車頂上不時落下幾片枯葉。秋到深處,冬日的腳步也近了。
災民這事一日未解決,施粥送糧便不能停歇。阮綿綿時常跟著王玄策一同前往四方城門之外的各處災民點。底層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老話,叫&ldo;老人娃娃難過冬&rdo;。
阮綿綿雖知其意,卻不甚理解。去過這麼多的災民點後,她才有了深刻的體會‐‐缺衣短食,又屋漏寒風。冬日,對幼童和長者而言,確實難熬。
災民數量眾多,想要妥當處理並非易事。肅王拖了月餘,未能解決此事,聖上已有不滿。肅王心中鬱悶,連帶著王府中的氣氛也變得凝重。眾人皆夾起尾巴,小心做事,唯恐觸及黴頭。
唯一例外的是肅王殿下的掌中珠‐‐清寧郡主。
她一襲紅衣,乾淨利落,繡花腰帶束緊盈盈一握的腰肢,額間散著白色絨球流蘇,一根蛇皮長鞭不離身。稍有不順心,手中長鞭便毫不留情揮出。眾人皆敢怒不敢言,只得時常避讓以求平安。
近來,這位嬌蠻郡主的眼中釘不是別人,恰是倒黴的阮綿綿。
阮綿綿能跟她正面剛嗎?當然不能!這位可是王玄策頂頭上司的千金,除非阮綿綿想斷了王玄策從肅王手下出仕的路子,否則怎麼也不敢輕易得罪這位小祖宗。
俗話說得好&ldo;惹不起,那就躲吧&rdo;。於是阮綿綿團結群眾,打起了遊擊戰。
&ldo;阮姑娘,郡主朝這邊來了,您快躲躲!&rdo;一婢女神色焦急。話說,這婢女為何願向阮綿綿通風報信呢?
原因有二:一則肅王對王玄策愈發器重,不看僧面看佛面,眾人自然樂意賣阮綿綿個人情。
二則這婢女乃郡主貼身隨侍,郡主是金玉之軀,輕易不能責罰,於是她們這些手下人便成了替罪羊。一個看護不力的罪名扣下,罰月錢,挨板子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一來,她們自然是盼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