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第1/2 頁)
蘇採星沒敢說出來,覺得自己太嬌氣,只舔了舔發乾的上嘴唇。
正爬到樹上摘果子的盛驕卻注意到了,她盪落地面,在小溪的邊上挖開一個坑,再掬起底下的水飲用——這是她之前看《決勝荒野》裡學來的小技巧,說是底下的水經過砂石過濾,安全系素會更高一些:「濕濕嘴巴喝一點,洗完衣服就回去,我多摘點有汁水的果子。」
羨慕這個詞彈幕已經說累了。
這是什麼夢幻隊友啊。
平時女孩子最恨男友畫大餅,光說不練,看到女友難受就問:「你是不是冷了?是不是不舒服?」觀察到了,卻屁事不幹,光問能問出啥,十分氣人。
而盛驕則相反,她觀察到就直接去辦,也不覺得是多大的事,順手為之罷了。
領導氣質刻在骨子裡似的。
觀眾覺得跟著盛驕的視角太有意思了。
看她的萬能看膩了,就看看其他組的慘況,綜藝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要有對照組,這可被《荒島》玩兒明白了,觀眾心理拿捏住,收視率就不會差。
要留住觀眾,最重要的是有意思和獨特性。
在你這能看到在別人那看不到的,那就算成功了一半。
盛驕就自帶這一個特性。
在別人的節目,能看到這麼驚艷的獵鹿嗎?不可能,即使是用上替身的電視劇,也未必能演得這麼連貫,剪輯出來都算有誠意的了,一般就上綠幕搞特效,偏偏留給特效的經費又不足,做得頗有彆扭。那一幕把好多觀眾都征服了,在盛驕那組的畫面裡長住下來。
和盛驕的荒島求生比起來,隔壁《海島》就跟過家家似的。
那廂導演第一天察覺到了危機,也及時調整了。
觀眾想看啥,就給他們看啥,是這個理不?
問題實行起來沒那麼簡單。
節目組為了收視和號召粉絲,請的全是大咖,倒也不是什麼老藝人,就是一些榜單上資料刷得特別好看,官微掄轉發給力的,這種明星甭管別的,能喊得動粉絲來看自己的節目,一邊看一邊做資料,連請水軍的錢都省了,聽著很美。
可是都不願意吃苦。
第一天還好,覺得導演另有安排,忍忍唄。
結果他之中,有帳蓬不會搭,有了打火機都不知道給柴堆起火的,點著了又被風熄滅,氣得滿頭大汗,吃的東西更是平時完全看不上的戰鬥食品,味同嚼蠟,差點吃一口就吐出來。
能嚥下去全靠節目組之前畫的「海鮮自助大餅」以及「這是在直播」兩點來瘋狂催眠自己。
演技好點的,在第一天還能對著鏡頭憶苦思甜。
離開浮躁的都市,在這裡做什麼都不用擔心被狗仔拍到……之類的,粉絲紛紛感嘆自家哥哥真是清新自然,渾忘他們現在是狗仔拍不到了,但做啥都有攝影師和預設機位跟著拍啊!
鏡頭前,從來沒有什麼真情流露。
有的只是精心經營。
東西出乎意料的難吃,許多人吃了個半飽就說自己撐了吃不下——橫豎他們都有節食習慣,得保持身材,結果到半夜被蚊子咬,被熱醒,才後知後覺地餓了起來。
沒辦法,白天入島儀式搞了好多活動,每人分配到不同的劇本,演起這場綜藝裡的人設角色。那會就折騰得很嗆,晚上吃的半飽很快被消化光了。
起身想找點吃的,看到吃剩下的軍用食品,嘴巴立刻回憶起那種味同嚼蠟的感覺,只好摸摸肚子告訴自己不餓,回去躺屍。
到這裡,觀眾反響是挺好的,
是嘉賓坐不住了。
因為上島之前,很多大咖看過物資清單,覺得雖然過得清苦些,要自己去尋找島上的食物,也算過得去。可是導演了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