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2/3 頁)
達不到原來的藝術水準。
《蘭亭序》的別稱很多:晉人稱《臨河序》、唐人稱《蘭亭記》、宋代歐陽修稱《修禊序》、蔡襄稱《曲水序》、蘇軾稱《蘭亭文》、黃庭堅稱《禊飲序》、宋高宗趙構稱《禊帖》。還有稱《蘭亭》、《蘭亭集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自撰自書的作品,它是一篇傑出的散文,又是一篇著名的書法作品,王羲之對此書此文頗為得意。
唐太宗曾以他的帝王之尊收集王羲之的字畫,唯獨沒有《蘭亭序》,根據線索,此作藏於浙江永興寺辨才和尚處,傳說派蕭翼前往賺而得之,成了唐大宗的收藏。後來隨唐太宗一起入昭陵殉葬。
關於《蘭亭序》的流傳情況,唐代劉飩《隋唐嘉話》有這樣的記述: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陳)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隋煬帝),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拓。及登極,竟未從索。果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大宗為秦王日,見拓本驚喜,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蕭翊(翼)就越州求得之(一作&ot;乃遣問辯才大師,歐陽詢就越州求得之&ot;),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今諸遂良奏:&ot;《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ot;遂秘於昭陵。
《蘭亭序》,我們現在見到最好的是唐代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的臨本,以及定武刻本,當然還有些其他的好本子,正如古人所說&ot;蘭亭無下拓&ot;,這是比較而言的。《蘭亭序》對後世影響很大,研究者很多,評價極高。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ot;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ot;《蘭亭序》章法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縱成行,橫不成行,這是考慮縱向閱讀的方便,更重要的是為整體嚴密,避免呆板。如果縱不成行橫成行,不但閱讀困難,而且顯得雜亂,字型也不是依框格而寫的,一般上下結構的字偏長,左右結構的字偏寬,筆畫少的字偏小,筆畫多的字偏大。字的長短扁方書寫時比較隨意。梁武帝說《蘭亭序》為:&ot;龍跳虎臥&ot;是恰如其分的評價。《蘭亭序》字字精妙,運筆跌宕起伏,一氣呵成。包世臣說:&ot;《蘭亭》神理,在似敬反正,若斷還連八字。&ot;《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中有七個&ot;不&ot;字,二十個&ot;之&ot;字形態各異,無一雷同。誠然,將同一個字寫成許多形態這並不是一件難事,但王羲之為避免&ot;狀如運算元&ot;、&ot;一字萬同&ot;的藝術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蘭亭序》中的字左右顧盼,互相呼應,映帶左右,長與短,粗與細,收與放,藏與露、疏與密,虛與實,??變幻迷離,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ot;宗&ot;就是形式美的法則,一幅書法作品過於統一,整齊劃一,那必然刻板單調,如果是過於變化,使人服花繚亂,也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只有既有變化又很和諧統一才能得到良好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感。書法作品要做到既和諧統一又富有變化,其分寸的把握極為重要,有人說:&ot;大王之《蘭亭序》字既精美,尤善佈置,所謂增一分大長,虧一分太短,極有分寸,直無遺憾,變化多端,盡如人意。&ot;草 書
秦代因時常有戰爭,原來的篆書寫起來很麻煩,故出現流便的草書,趙壹認為草書&ot;起秦之未&ot;,許慎認為&ot;漢興有草書&ot;1,從我國西北地區出土的大量草書真跡可以證明。在漢代,草書的使用範圍已經相當廣泛,東漢未年草書已經興盛,其代表人物要數張芝了,他有&ot;草聖&ot;之稱。漢代草書有兩種,一種是具有濃厚的隸書筆意的章草,即所謂&ot;隸書之捷&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